紅雨紛紛空自繁,碧雲一朵勝桃源。 君家獨有神仙種,分我閙花深處根。
无
其他无
〔宋朝〕 王十朋
紅雨紛紛空自繁,碧雲一朵勝桃源。 君家獨有神仙種,分我閙花深處根。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自別前峰隱,同爲外累侵。 幾年親酒會,此日有僧尋。 學稼功還棄,論邊事亦沈。 衆歡徒滿目,專愛久離心。 覽鬢絲垂鏡,彈琴淚灑襟。 訪田悲洛下,寄宅憶山陰。 薄溜漫青石,橫雲架碧林。 壞簷藤障密,衰菜棘籬深。 流散俱多故,憂傷併在今。 唯當竢高躅,歸止共抽簪。
粟金腰帶象牙錐,散插紅翎玉突枝。 旋獵一邊還引馬,歸來雞兔遶鞍垂。
琉璃波面月籠煙,暫逐蕭郎走上天。 今日歸時最腸斷,回江還是夜來船。
玄巖麗南溪,新泉發幽色。 巖泉孕靈秀,雲煙紛崖壁。 斜峰信天插,奇洞固神闢。 窈窕去未窮,環迴勢難極。 玉池似無水,玄井昏不測。 仙戶掩復開,乳膏凝更滴。 丹砂有遺址,石徑無留跡。 南眺蒼梧雲,北望洞庭客。 蕭條風煙外,爽朗形神寂。 若值浮丘翁,從此謝塵役。
青莎滿地無三徑,白髮緣頭忝四人。 官職謬齊商嶺客,姓名那重漢廷臣。 聖朝寡罪容衰齒,愚叟多慙未退身。 惟有門人憐鈍拙,勸教沈醉洛陽春。
蜀客操琴吳女歌,明珠十斛是天河。 霜凝薜荔怯秋樹,露滴芙蓉愁晚波。 蘭浦遠鄉應解珮,柳堤殘月未鳴珂。 西樓沈醉不知散,潮落洞庭洲渚多。
仙樂春來按舞腰,清聲偏似傍嬌饒。 應緣鶯舌多情賴,長向雙成說翠條。
徙倚高樓夜色殘,故人聊得罄交歡。 千林日落晴偏雨,五月雲深暑亦寒。 詰曲斷巖飛鳥度,參差倒影過江看。 慚予浪着登山屐,酒罷豪吟興未闌。 (以上三首均見《鴻湘耆舊集》卷八、同治十三刊增壽等纂《直隸澧州志》卷二五、同治八年刊魏湘纂《續修慈利縣志》卷十四)(〖1〗《直隸澧州志》卷十六《隱逸》云:「周朴,隱居天門山,楚王馬殷徵召不起,著有《靈泉詩集》。 」〖2〗同書卷二六《辨訛》云:「周朴,能詩而隱,有氣節。 閩詩集中所載小傳,與《慈志》異。 其避地福州不降黃巢遇害者,吳興人也。 居天〖缺二十字〗於□□僅爲〖缺九字〗徵□則又爲唐□□□人,未可強合爲一。 其《天門靈泉院》詩『不惟用唐僧,傳明語即起』,已直溯其事。 章華孫斯億乃謂朴生於晉,老於五代,所詠之靈泉,屬慈,非石門夾山之靈泉寺。 指爲唐僧周朴詩,志亦載其墓,稱晉處士,不知何考? 若謂生於石晉時,則馬氏早滅;若所指司馬晉,則又先馬殷數百年,相距凡七姓八朝。 只是詩與《南樓》二首俱近體,非前五代人作。 而廖大隱《楚風補》又以朴爲慈利人,唐末寓福州,摭採閩集,益以《南樓》二作。 不知寓福者,本吳興人。 閩徐興公刻朴詩集,敍述甚詳,集內亦無《靈泉院》、《南樓》詩,與志載居若墓並在天門山,自當另爲一朴。 但閩集有《弔李群玉》一絕,曰『知何處』,曰『隔岸香』,固亦嘗遊澧者。 其《靈泉院》、《南樓詩》之爲慈周朴作,抑爲吳周朴遊澧時作,而閩集或以隔遠失採,惜不得《慈父》中所紀《靈泉詩集》具覽,一釐正之,並以決朴墓之在慈與辭楚辟之,信有事否? 若氏族譜,直載爲福州人,則尤疏謬者也。 」今按:《全唐詩》卷六七三收周朴詩一卷,其中有《弔李群玉》一首,可證朴確曾客澧。 又《宿玉泉寺》一首,《直隸澧州志》卷二四,以爲寺在澧州。 又有《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疑朴自巴东入湘,复南行经澧、衡、永、梧而南游。 《直隸澧州志》所載慈利另有一周朴之根據,尚嫌不足。 惟此说罕爲人知,謹錄出以資研究。 )。
在昔石邑,能知所尊。 懋依有德,克述無言。 鼓篋槐市,揚名里門。 此道久視,彼美長存。
早秋良夜月朦朧,夢覺凉生枕簟中。 數點過雲簷外雨,一聲落木隴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