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左原詩三十二首 宋家尖

〔宋朝〕 王十朋

皇恩西被復東漸,四海蒼生盡仰瞻。 畎畝微臣尤戴宋,結廬長向此峯尖。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又觀打魚

    蒼江魚子清晨集,設網提綱萬魚急。 能者操舟疾若風,撐突波濤挺叉入。 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 大魚傷損皆垂頭,屈強泥沙有時立。 東津觀魚已再來,主人罷鱠還傾杯。 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鱣鮪隨雲雷。 干戈兵革鬬未止,鳳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爲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

    杜甫 唐宋诗
  • 步虛詞十九首 十三

    上界有黃房,仙家道路長。 神來知位次,樂變叶宮商。 競把瑠璃盞,都傾白玉漿。 霞衣最芬馥,蘇合是靈香。

    韋渠牟 唐宋诗
  • 賽神

    楚俗不事事,巫風事妖神。 事妖結妖社,不問疎與親。 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 家家不歛穫,賽妖無富貧。 殺牛貰官酒,椎鼓集頑民。 喧闐里閭隘,兇酗日夜頻。 歲暮雪霜至,稻珠隨隴湮。 吏來官稅迫,求質倍稱緡。 貧者日消鑠,富亦無倉囷。 不謂事神苦,自言誠不真。 岳陽賢刺史,念此爲俗屯。 未可一朝去,俾之爲等倫。 粗許存習俗,不得呼黨人。 但許一日澤,不得月與旬。 吾聞國僑理,三年名乃振。 巫風燎原久,未必憐徙薪。 我來歌此事,非獨歌政仁。 此事四鄰有,亦欲聞四鄰。

    元稹 唐宋诗
  • 惜暮景

    疎陰花不動,片景松梢度。 夏日舊來長,佳遊何易暮。

    皎然 唐宋诗
  • 題東林寺聯句

    (徐知證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總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藝文志》作《鳳苑集》〗鍾敬倫〖《全唐詩》無虔修等六人詩〗)古殿巍峨鎮碧峰,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寅(《大典》作「朝」)梵,嶺上孤猿聽晚(《大典》作「曉」)鐘。 (節度使[特]〖時〗進檢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證。 )鴈[□]冷雲生曉檻,虎溪秋月照寒松。 (賜紫僧虔修。 )香飛寶殿籠金像,檜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戀半巖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觀察推官賜紫金魚袋李□。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觀察推官賜緋魚袋王三□。 )竹蔭禪扉(《大典》作「扃」)青靄合,嵐(《大典》作「風」)蒸幽(李壁引作「山」)逕綠苔封。 (司理參軍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聲遠,列巘趍門更憧憧。 高吟況愛無塵境(《大典》作「老來欲脫塵寰境」),吟(《大典》作「閑」)訪空關不厭重。 (管[勾]〖旬〗官賜紫金魚袋鍾敬倫(鍾)。 見《吉石盦叢書》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 )(按:詩末原題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與幕客門館僧閑遊聯題。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五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詩,題作《東林寺天祚二年聯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聯,又聯句者姓名均不著明,統歸知證名下,實誤。 異文頗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詩箋注》卷二八《和蔡樞密種山藥》注引徐知證《棗林聯句》「嵐蒸山徑綠苔封」一句。 「棗林」爲「東林」之誤。 其餘校改,所據爲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同人《貞松老人遺稿·〈廬山記〉校勘記》,羅氏曾參據日本元祿本《廬山記》。 惟《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將詩末原題一行誤植於匡白詩題之上,當改正。 )。

    徐知證 唐宋诗
  • 通玄讚八首 八

    道化三元布,神凝萬像分。 龍漢開玄籙,天書下赤渾。 應期鏗法鼓,隨方啓妙門。 太上垂至賾,威德被乾坤。 神經三一侍,妙理五千文。 字列金華府,名傳玉帝君。 心中生寶日,身上起羅雲。 十仙何足友,載刼乃長存。

    杜光庭 唐宋诗
  • 夜下征虜亭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李白 唐宋诗
  • 畎畝十首 其九

    我豈不欲仕,時命不吾與。 曷不枉尺求,權門正旁午。 非道吾弗由,茲心已先許。 願言安貧賤,順命爲出處。

    王十朋 唐宋诗
  • 左原詩三十二首 南瀑布

    飛瀑來從小雁蕩,靈源頗類大龍湫。 矩羅尊者不須占,乞與山翁取次游。

    王十朋 唐宋诗
  • 和壽州宋待制九題 熙熙閣

    初日照城樓,流暉及菌閣。 上收花霧紅,下見春煙薄。 信美是殊邦,而淹佐時略。 自慙江外人,敢慕淮南作。

    梅堯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