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悌周君子,循良漢守臣。 如今坐堂上,端是政平人。
无
其他无
〔宋朝〕 王十朋
愷悌周君子,循良漢守臣。 如今坐堂上,端是政平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下垣一宮名天市,兩扇垣牆二十二。 當門六角黑市樓,門左兩星是車肆。 兩箇宗正四宗人,宗星一䨥亦依次。 帛度兩星屠肆前,候星還在帝坐邊。 帝坐一星常光明,四箇微茫宦者星。 以次兩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 垣北九箇貫索星,索口橫者七公成。 天紀恰似七公形,數著分明多兩星。 紀北三星名女牀,此坐還依織女傍。 三元之象無相侵,二十八宿隨其陰。 水火土木幷與金,以次別有五行分。 (以上三首錄《通志》卷三九《天文略》第二)(按:〖1〗《崇文總目》輯本卷四《天文占書類》有「《丹元子步天歌》一卷,王希明撰」。 〖2〗《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云:「王希明《丹元步天歌》一卷。 」)(〖3〗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校正〈崇文總目〉十七條》云:「《丹元子步天歌》,此但記列星所在,並其象數,使人易識耳,非占說也。 」〖4〗鄭樵《通志·天文略》云:「隋有丹元子者,隱者之流也。 不知名氏,作《步天歌》,見者可以觀象焉。 王希明纂漢晉志以釋之,《唐書》誤以爲王希明也。 ……此本只傳靈臺,不傳人間,術家秘之,名曰《鬼料竅》。 世有數本,不勝其訛,今則取之,仰觀以從稽定。 」〖5〗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袁本〗卷三上錄《步天歌》一卷:「右未詳撰人。 二十八宿地歌也。 三垣頌、五星凌犯賦於後。 或云唐王希明,自號丹元子。 」〖6〗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九《天道》云:「《步天歌》,《唐志》謂王希明丹元子。 今本司天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喬令來注。 二十八宿歌、三垣頌,五行吟,總爲一卷。 」次引鄭樵之說,末謂「然則王希明丹元子蓋二人也」。 〖7〗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云:「《丹元子步天歌》,不著撰人姓名。 相傳以爲唐王希明所撰。 鄭樵獨非之。 以爲丹元子隋之隱者,與希明各是一人。 然歌詞淺陋,不似隋人文字,《隋書·經籍志》亦無此書,其非隋人明矣。 古天文家未有以太微、天市配紫宮爲三垣者。 《太史公書》,太微屬南宮,天市屬東宮。 《晉》、《隋》二志,則分中外宮與二十八宿爲三列、而太微、天市雜敍於中宮之次。 使丹元子果隋人,則唐初李淳風修《隋志》,何不一述三垣之說乎? 漁仲好異而無識,欲取俚鄙之歌,駕乎前志之上,所謂棄周鼎而寶康瓠者也。 」〖8〗沈曾植《海日樓札叢》卷三云:「世或謂《丹元子步天歌》是隋時人作,鄭漁仲《天文略》亦謂丹元子隋人撰歌,王希明唐人撰釋。 然《通志》天文書目:《丹元子步天歌》一卷,注云:『唐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 』固無丹元子隋人之說也。 《唐志》五行類,王希明《太一金鏡式經》十卷,注『開元中詔撰』則希明乃術數學家,非天文專家。 」〖9〗羅振玉《雪堂校刊羣書敍錄》卷下云:「鄭氏《通志·天文略》謂撰《步天歌》之丹元子乃隋人,於前藉無徵,恐未可信。 」)。
烟水蒼蒼鯉水南,千松萬籟障精藍。 銀釭剔起殘燈焰,石鼎烹來新茗甘。 罄響僧僮揚梵語,雲迷佛閣隱瞿曇。 道人去久知何處,明月年年照石龕。 (《莆風清籟集》卷五四)。
一雨洗郊原,千山鎖寒色。 底事不須論,元胡口門窄。
老境殘秋路入荆,眼中何物不關情。 蘆花間蓼紅依白,江水歸湖濁带清。 狐兔叢深應自賀,魚龍穴淺已相驚。 扁舟夜宿無人境,展轉無眠到五更。
老怯京塵化素衣,無端拋擲釣魚磯。 碧雲又見日將暮,芳草不知人念歸。 萬事莫論羈枕夢,一身方墮亂書圍。 岷山學士無消息,空想燈前語入微。
昭光殿下起樓臺,拚得山河付酒杯。 春色已從金井去,月華空上石頭來。
集霰纔隨紫馬回,散花天已御風來。 塵寰瞥地開仙境,和氣融春入酒杯。 寒沍潛消人物癘,清吟肯傍簿書堆。 南枝陡覺精神別,探借東皇信息催。
三年多謝主人翁,盃酒相寬禮數豐。 唯惜時光如走馬,懶詢天道似張弓。 秋深街巷槐花雨,夜靜廳堂葦箔風。 盡是無憀腸斷處,都將分付醉鄉中。
積善家餘慶,日新亭可云。 詩書盈几有,道藝喜時聞。 兒姪既登學,晨昏在克勤。 欲知榮地力,此便是青雲。
萬里邊城地,垂楊二月春。 年華枝上見,日暮客愁新。 露葉疑啼臉,風花思舞巾。 玳梁誰道好,持此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