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居言路望非輕,天下人皆側耳聽。 方欲携書責陽子,忽聞有疏論延齡。 危言已落奸邪膽,正色潛消魍魎形。 天聽未回須力爭,從茲受責亦芬馨。
无
其他无
〔宋朝〕 王十朋
公居言路望非輕,天下人皆側耳聽。 方欲携書責陽子,忽聞有疏論延齡。 危言已落奸邪膽,正色潛消魍魎形。 天聽未回須力爭,從茲受責亦芬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自小從遊慣,多由戲笑偏。 常時矜禮數,漸老荷優憐。 見主承休命,爲郎貴晚年。 伯喈文與篆,虛作漢家賢。
水檻溫江口,茅堂石筍西。 移船先主廟,洗藥淙沙溪。
近見詩中歎白髮,遙知閫外憶東都。 煙霞偷眼窺來久,富貴黏身擺得無。 新置林園猶濩落,未終婚嫁且踟躕。 應須待到懸車歲,然後東歸伴老夫。
左亦不碌碌,右亦不碌碌。 野草自根肥,羸牛生健犢。 融蠟作杏蒂,男兒不戀家。 春風破紅意,女頰如桃花。 忠言未見信,巧語翻咨嗟。 一鞘無兩刃,徒勞油壁車。
□□□□□□□,□南一劍定長鯨。 □□□□□□□,□帝匡扶立正聲。 □□□□□□□,□輝争不伏神明。 □□□□□□□,□建瑶壇玉京。 □□□□□□□,□□常爇不曾停。 □□□□□□□,□□恆傳寶藏經。 □□□□□□□,□□今爲顯真靈。 □□□□□□□,□□□來鎮上清。 (見《兩浙金石志》。 )(見《兩浙金石志》卷四。 《六藝之一錄》卷一一○收此詩,第二句「□南」作「東南」,第六句「伏神明」作「仗神明」。 )(〖1〗阮元《兩浙金石志》跋:「右詩刻在錢唐縣鳯凰山排衙石上。 前刻新的序十行,行書,徑一寸,文多磨滅。 序後一行僅存王字,當是武肅系銜。 詩則七言八韻,共九行,十六句,上半截亦闕。 按《咸淳臨安志》云:『舊傳錢武肅王鑿山,見怪石排列兩行,如從衛拱立趨向,因名排衙石,及刻詩石上。 』即謂此也,惜其文未載。 《十國春秋》云:『武肅暇時,命諸子諷誦詩賦,或以所製詩賜丞相將吏,亦間能書寫畫墨竹,然不以呫嗶廢正務。 』是武肅性躭吟咏,此刻可以窺見一斑。 其書亦剛勁有法度。 」)。
山行厭犖确,理策扶欹危。 綠野三兩家,一息知可期。 冉冉晴林端,炊煙裊晴暉。 其民豐且樂,恐是太古遺。 那知都邑間,百索困鞭笞。 繁華今何有,半作道旁羸。
姓字不須通,從來號放翁。 月明登暑雪,木落過秋風。 處處題僧壁,時時卧釣篷。 始知侯萬里,未必是英雄。
白袍來,黄綬迴。 來跨騫馿迴跨馬,麻源三谷桂花開。 江都作尉入風埃,主人劉向西京才。 心如明月無不照,恐君已到還鸞臺。
陟彼丘陵,岡阜逶迤。 莫適所窮,曷知所止。 泰山蒼昂,西國之望。 人之弗登,道舊云亡。 顧瞻周道,坦平如砥。 捷徑斜敧,小人所履。 亶不由乎,此式遵乎。 彼大路棘矣,何能久矣。
長風捲急雨,蕭條湖上來。 癡雲低壓樹,雷霆助喧豗。 雨過了無跡,萬物萌新荄。 化機本無滯,爽氣先暗催。 披衣一延攬,中情其徘徊。 浩然觀太空,薄言命尊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