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蔚蓬蒿宅,宜城詩句中。 人賢忘巷陋,境勝失途窮。 寒葅書萬卷,零亂剛直胸。 偃蹇勳業外,嘯歌山水重。 晨雞催不起,擁被聽松風。
无
其他无
〔宋朝〕 林之奇
仲蔚蓬蒿宅,宜城詩句中。 人賢忘巷陋,境勝失途窮。 寒葅書萬卷,零亂剛直胸。 偃蹇勳業外,嘯歌山水重。 晨雞催不起,擁被聽松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桂亭依絕巘,蘭榭俯回溪。 綺棟魚鱗出,雕甍鳳羽棲。 引泉聊漲沼,鑿磴且通蹊。 席上山花落,簾前野樹低。 弋林開曙景,釣渚發晴霓。 狎水驚梁雁,臨風聽楚雞。 復看題柳葉,彌喜蔭桐圭。
君不見吳王宮閣臨江起,不見珠簾見江水。 曉氣晴來雙闕間,潮聲夜落千門裏。 句踐城中非舊春,姑蘇臺下起黃塵。 祗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長截隣雞叫五更,數般名字百般聲。 饒伊搖舌先知曉,也待青天明即鳴。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處處焚。 一陰一陽乃成道,秋石蒼蒼浪子孫。 玄武朱雀明前路,湧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製鉛成寶物,姹女藏頭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車,四十二氣烈仙窟。 顏如玉,貌如霜,棗葉雄朱修修畢。 手摶日月入爐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濟凡間飢凍疾,不如學道急須出。 水煑冥冥白虎身,獸鑪上下兩莫測。 大象不遊於兔穴,大悟不拘於小節,迷者心差皆總失。 非傳下界盲瞽人,滅族亡身不可出。 六謌六謌,爾翺已去往蓬萊,白日霞仙,今古密鶴,叫前程,洞庭湖,禮我聖祖爲留術。 去無聲,甘如蜜,一七二七七萬畢。 開鑪忽見火一團,光彩炎炎赫赫奕。 雖濟凡間飢凍疾,不如訪道棲金室。 (《大還丹照鑑》)(按:《十國春秋》卷四七:「爾朱先生,成都人也。 字通微,亦號歸元子。 唐僖宗時隱鍊於金雞關下石室。 居久之,有異人與藥一丸,且戒曰:『子見浮石而服之,仙道成矣。 』自是遇石必投之水間,視其浮沉。 人皆笑以爲狂。 一日遊峽上,有叟艤舟相待,叩其姓氏,對曰:『涪州石姓也。 』遂豁然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 』因服藥輕舉而去。 時天復末年也。 先生有《還丹歌》傳於蜀中。 」應即此人。 此詩應即《還丹歌》。 《大還丹照鑑》作者爲後蜀廣政間人,故得以收錄之。 )。
東林月未升,廓落星與漢。 是夕鴻始來,齋中起長歎。 懷哉望南浦,眇然夜將半。 但有秋水聲,愁使心神亂。 握中何爲贈,瑤草已衰散。 海鱗未化時,各在天一岸。
始罷永陽守,復臥潯陽樓。 懸檻飄寒雨,危堞侵江流。 迨茲聞雁夜,重憶別離秋。 徒有盈樽酒,鎮此百端憂。
情態雲閒,身心月寒。 鼻孔氣出快,髑髏津瀝乾。 鱗龍遊躍兮雨翻雷吼,鯤鵬變化兮海運風摶。
留侯佐漢日,結志已離群。 唐樂閑退年,陟險勤邦君。 區中豈所慕,物外良作論。 上宰曩僑寓,新亭初目存。 緬懷杖策時,風衣自翻翻。 □□□□□,□□□□□。 竹密徑迷遠,孤遊遺世紛。 憩松玩碧草,臨流睇歸雲。 山晚落花積,溪深啼鳥喧。 攬物覺意適,依風嗟世屯。 雖安吳越勝,詎忘河洛尊。 畢輔中興業,終回西北轅。 扈蹕歸廟社,角巾反丘樊。 遊矚河華郊,往來鄠杜村。 規摹王粲宅,彷彿辟疆園。 斯亭回首地,應爲閭里言。
朔風凜凜掃寒林,葉落歸根露赤心。 萬派朝宗船到岸,六窗虛映芥投針。 本成現,莫他尋,性地閑閑耀古今。 戶外凍消春色動,四山渾作木龍吟。
黎明呼羸僮,拄策渡野水。 輕嵐翳初日,古道步平砥。 麥隴黄四出,松竹翠相倚。 人間春告盡,巖色秀未已。 眼入故鄉明,語還親舊喜。 印非朱買臣,金無蘇季子。 竊笑免妻孥,相過動隣里。 富貴豈吾謀,薄游聊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