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于主簿廳看花

〔唐朝〕 王建

小葉稠枝粉壓摧,暖風吹動鶴翎開。 若無別事爲留滯,應便拋家宿看來。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司空曙之蘇州

    盤門吳舊地,蟬盡草秋時。 歸國人皆久,移家君獨遲。 廣陵經水宿,建鄴有僧期。 若到西霞寺,應看江總碑。

    苗發 唐宋诗
  • 梁公子

    風彩出蕭家,本是菖蒲花。 南塘連子熟,洗馬走江沙。 御牋銀沫冷,長簟鳳窠斜。 種柳營中暗,題書賜館娃。

    李賀 唐宋诗
  • 中元日觀諸道士步虛

    玄都開秘籙,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淨,中元夜氣清。 星辰朝帝處,鸞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儻賜刀圭藥,還留不死名。

    殷堯藩 唐宋诗
  • 誰分菱花影,還看蓬鬢秋。

    孔德紹 唐宋诗
  • 萬回寺

    萬里稱逆化,愚惷性亦全。 紫紱拖身上,妖姬安膝前。 見他拘坐寂,故我是眠禪。 吾知至人心,杳若青冥天。

    皎然 唐宋诗
  • 琵琶泓石壁詩刻(按《山西通志》《山右金石記》卷九著錄《》,謂「詩七古一首,見《鳯臺縣志》。」檢《全唐詩》無考卷有權澈五言《題沈黎城》一首。此七古《琵琶泓詩》,蓋未收。)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權澈 唐宋诗
  • 賦得秋江晚照

    落日照平流,晴空萬里秋。 輕明動楓葉,點的亂沙鷗。 罾網魚梁靜,籉簦稻穗收。 不教行樂倦,冉冉下城樓。

    徐鉉 唐宋诗
  • 塔子磯

    塔子磯前艇子横,一窗秋月爲誰明。 青山不減年年恨,白髮無端日日生。 七澤蒼茫非故國,九歌哀怨有遺聲。 古來撥亂非無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陸游 唐宋诗
  • 寒草

    寒草纔變枯,陳根已含綠。 始知天地仁,誰道風霜酷。

    梅堯臣 唐宋诗
  • 送張真甫中書奉祠歸蜀

    種成桃李恰新陰,忽憶家山叢桂林。 客路莫嫌歸計拙,春江爭似駭機深。 一封朝奏鈞天夢,萬里江行魏闕心。 後日還朝飽風露,黑頭應有雪絲侵。

    范成大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