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證道歌 其一一七

〔宋朝〕 釋印肅

心鏡明,鑑無礙,十方剎土無邊背。 打破鏡來相見伊,祇這圓光會不會。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寄靜虛上人雲門

    寒日白雲裏,法侶自提攜。 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自武陵迷。 髣髴心疑處,高峯是會稽。

    張南史 唐宋诗
  • 酬張少府柬之

    昔余與夫子,相遇漢川陰。 珠浦龍猶臥,檀溪馬正沈。 價重瑤山曲,詞驚丹鳳林。 十年暌賞慰,萬里隔招尋。 毫翰風期阻,荆衡雲路深。 鵬飛俱望昔,蠖屈共悲今。 誰謂青衣道,還嘆白頭吟。 地接神仙磵,江連雲雨岑。 飛泉如散玉,落日似懸金。 重以瑤華贈,空懷舞詠心。

    盧照鄰 唐宋诗
  •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 三

    野堂吟罷獨行行,點水微微凍不鳴。 十里溪山新雪後,千家襟袖曉寒生。 只宜醉夢依華寢,可稱羸蹄赴宿程。 日苦幾多心下見,那堪歲晏又無成。

    羅鄴 唐宋诗
  • 遊岳林寺

    投閒猶自喜,古剎(《岳林寺志》作「策」)剡東尋。 祗樹隨僧老,龍溪遶岸深。 樓高春色晚,天近日光陰。 共笑家聲舊,何時解盍簪。 (見光緒三十四年刊張美翊纂《奉化縣志》卷四。 )(〖1〗張靖龍云:見清戴明琮《明州岳林寺志》卷五《詩賦》。 岳林寺在奉化縣城東北,梁大同二年創于龍溪西,名崇福院。 李紳書額。 會昌中毀。 大中二年閑曠禪師徙建溪東,改岳林寺。 )。

    方干 唐宋诗
  • 宿天台桐柏觀

    海行信風帆,夕宿逗雲島。 緬尋滄洲趣,近愛赤城好。 捫蘿亦踐苔,輟櫂恣探討。 息陰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鶴唳清露垂,雞鳴信潮早。 願言解纓紱,從此去煩惱。 高步凌四明,玄蹤得三老。 紛吾遠遊意,學彼長生道。 日夕望三山,雲濤空浩浩。

    孟浩然 唐宋诗
  • 緣識 其八六

    五色雲煙聚十洲,蓬萊海浪壓鼇頭。 化成宮闕遥瞻禮,大衆神仙玉洞遊。

    宋太宗 唐宋诗
  • 舟中偶書

    兩山相對似香山,灘響渾如八節灘。 安得高風從此去,載醪猶是菊花殘。

    李處權 唐宋诗
  • 順祀詩

    孰順其祀,明明天子。 天子謙讓,詔羣臣其議。 惟章獻、章懿,遂祔先帝。 宜索而典,而古而今。 順考攸宜,慰我孝心。 羣臣稽首,不遠厥成。 伊先猷是程,伊大孝是經。 匪祥符孰從,則莫我京。 三代廟寢,止一帝后。 漢制已遷,儒臣罔究。 禮缺不稱,因樸趨陋。 親靡祔尊,神挈斯祐。 帝曰俞哉,予奉二慈。 匪曰無典,實成訓是依。 促灼爾龜,爰蕝爾儀。 琢金追玉,昭款信辭。 不敢先後,惟以順躋。 孟冬十月,大饗其時。 朕不憚勤,于庭遣之。 吉日辛酉,帝自文德。 至于大慶,奉寶授冊。 永懷劬勞,孝貫天極。 虞賓在位,百官承式。 顯顯太歲,惟冊寶是將。 和鸞有容,龍旗孔揚。 既至于廟,是承是告。 奉遷后主,合侑文考。 有主則止,有匹得行。 遂旅豆籩,以及芼牲。 明水太羹,有飶有澄。 鼓鐘欽欽,鼓瑟鼓琴。 考悅妣安,蠲我德音。 德音惟何,帝受純嘏。 不專斯饗,用赦天下。 開釋罪辜,賜逮九軍。 一人作孝,庶邦蒙仁。 禮非天作,托始于聖。 聖克正始,萬世攸定。 作述交善,神人胥慶。 天謂皇帝,既付所覆。 帝克孝治,奉親以侑。 其收丕祺,蕃衍後昆。 萬有億年,繼繼存存。

    宋祁 唐宋诗
  • 送方務德侍郎得請東歸

    三抗封章未得歸,故山歸夢每飛馳。 羨君却向林泉去,愧我猶爲印紱縻。 忙裏光陰能自惜,靜中氣味許誰知。 祇疑天靳清閑福,丹詔還催上赤墀。

    吳芾 唐宋诗
  • 次廉布書事三首呈郎中機宜韻 其二

    五星不循軌,征戰未應休。 婦歎懷空室,鶴鳴增舊愁。 劉公三見顧,諸葛萬機投。 四海今多病,維摩分外憂。

    鄧仁憲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