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證道歌 其二○九

〔宋朝〕 釋印肅

是則龍女頓成佛,一顆明珠非外物。 南方無垢息光□,親見靈山分皂白。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與嚴二郎奉禮別

    別君誰暖眼,將老病纏身。 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商歌還入夜,巴俗自爲鄰。 尚媿微軀在,遙聞盛禮新。 山東羣盜散,闕下受降頻。 諸將歸應盡,題書報旅人。

    杜甫 唐宋诗
  • 傷獨孤舍人

    昔別矜年少,今悲喪國華。 遠來同社燕,不見早梅花。

    劉禹錫 唐宋诗
  • 園中時蔬盡皆鋤理唯秋蘭數本委而不顧彼雖一物有足悲者遂賦二章 二

    幸得不鋤去,孤苗守舊根。 無心羨旨蓄,豈欲近名園。 遇賞寧充佩,爲生莫礙門。 幽林芳意在,非是爲人論。

    張九齡 唐宋诗
  • 覽姚合極玄集

    至覽如日月,今時即古時。 髮如邊草白,誰念射聲□。 好鳥挨花落,清風出院遲。 知音郭有道,始爲一吟之。

    貫休 唐宋诗
  • 送劉秀才南遊

    南去謁諸侯,名山亦得遊。 便應尋瀑布,乘興上岣嶁。 高鳥隨雲起,寒星向地流。 相思應北望,天晚石橋頭。

    齊己 唐宋诗
  • 鳳皇臺怪和歌四首 四

    臥病匡牀香屢添,夜深猶有一絲煙。 懷君無計能成夢,更恨砧聲到枕邊。

    不詳 唐宋诗
  • 閨情 二

    百度看星月,千回望五更。 自知無夜分,乞顧早天明。 (〖1〗以上五十九首詩,與卷一所著錄的馬雲奇詩一道鈔寫在伯二五五五殘卷上,按其內容和編次,當是一人所寫,可惜這個作者的姓名已不可考知。 從詩的內容看來,這個作者很可能是一位身遭吐蕃拘禁的敦煌使臣。 這些詩所表現的時間和地點,約在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五〗凉州陷於吐蕃到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敦煌淪陷之間。 作者在冬日從敦煌馬圈口堰出發,出使吐谷渾,經過墨離海,次年夏到青海,却不幸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又經過臨水,度赤嶺,次白水戍,到達被吐蕃佔據的臨蕃。 他所經歷的時間,正是吐蕃極盛、河隴淪陷,安西、北庭與中原音訊斷絕之時,因此詩中所反映的思想狀況,代表了當時西北邊塞廣大文人士子的心情。 同時,這些詩實際上又是當時河隴地區的紀行詩,詩中所描述的邊塞地區的自然風貌、游牧地帶的典型景物以及被吐蕃攻陷後的邊鎮守捉的荒涼景象,在別的唐人邊塞詩中均不多見,因此,它們無論在歷史,或文學史,或民族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着不可忽視的寶貴價值。 〖有關伯二五五五殘詩卷,可參看柴劍虹《敦煌唐人詩文選集殘卷〖伯二五五五〗補錄》,見《文學遺產》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

    佚名 唐宋诗
  • 觀僧作小字宗派圖 其一

    蠅頭細字集爲圖,瓜瓞綿綿走線朱。 虎踞龍蟠諸老宿,半窗斜日黑蚍蜉。

    釋慧空 唐宋诗
  • 遊焦山

    江勢東傾劇建瓴,中流巖壑隠禪扃。 遊僧誰渡降龍鉢,過客爭摸瘞鶴銘。 修竹捎雲凌北固,桃花吹浪漲南溟。 上人勸賦斯山境,乞與微吟勒翠屏。

    晁公武 唐宋诗
  • 送譯上人出蜀

    久雨敗沼荷,曉風獵巖桂。 人各動歸思,子獨謀遠逝。 峽門去來舟,日爲聲利計。 扣舷數得失,子獨尋師銳。 徑山天尺五,披光出蒙翳。 雲居接廬阜,薦福踞鄱汭。 維此三大老,從之可卒歲。 玉泉亦清冽,縱飲爭挽袂。 南極百十城,一一盡所詣。 寧使繭生足,肯畏雪封砌。 更憶大瞿曇,捐身求半偈。

    王灼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