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庭際柏,青青無變色。 不逐四時凋,權指南標格。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印肅
一株庭際柏,青青無變色。 不逐四時凋,權指南標格。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今日春氣暖,東風杏花拆。 筋力久不如,却羨澗中石。 神仙杳難準,中壽稀滿百。 近世多夭傷,喜見鬢髮白。 杖藜竹樹間,宛宛舊行跡。 豈知林園主,却是林園客。 兄弟可存半,空爲亡者惜。 冥冥無再期,哀哀望松柏。 骨肉能幾人,年大自疎隔。 性情誰免此,與我不相易。 唯念得爾輩,時看慰朝夕。 平生茲已矣,此外盡非適。
騄耳新駒駿得名,司空遠自寄書生。 乍離華廐移蹄澀,初到貧家舉眼驚。 每被閑人來借問,多尋古寺獨騎行。 長思歲旦沙堤上,得從鳴珂傍火城。
雙飛鷓鴣春影斜,美人盤金衣上花。 身爲父母幾時客,一生知向何人家。
汗漫東遊黃鶴雛,縉雲仙子住清都。 三元麟鳳推高座,六甲風雷閟小壺。 日月暗資靈壽藥,山河直擬化生符。 若爲失意居蓬島,鼇足塵飛桑樹枯。
山前猶見月,陌上未逢人。 果熟秋先落,禽寒夜未棲。 深逢野草皆爲藥,靜見樵人恐是仙。 厭聽啼鳥夢醒後,慵掃落花春盡時。 廢土有人耕不畏,古廳無訟醉何妨。
人生燭上花,光(乙作「火」)滅巧妍盡。 春風繞樹頭,日與化(戊作「花」)工(丁作「花工」)進。 只(戊作「惟」)知雨露貪,不聞(丁、戊作「念」)零落盡(甲無以上二句)。 我昔(乙、戊作「昔我」)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青松靄朝(丁、戊作「明」)霞,縹緲山(戊作「上」)丁村。 既死明月魄,無復(丁、戊作「彼」)玻璃(乙、戊作「瓈」)魂。 念此一脫灑(戊作「酒」),長嘯祭(甲、乙、戊作「登」)崑崙。 醉著鸞皇(甲、丁、戊作「鳳」)衣,星斗俯可捫。 (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三十《詩文補遺》錄蘇軾書李白詩墨跡。 出校各本,甲本爲趙令畤《侯鯖錄》卷二,乙本指《增修詩話總龜》卷十一引《王直方詩話》,丙本指《全唐詩》卷一八五引《王直方詩話》,丁本指《李白詩校注》據《唐宋詩醇》所錄校語,戊本指《津逮秘書》本《東坡題跋》卷二)(〖1〗《東坡題跋》卷二:「余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常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此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2〗《侯鯖錄》卷二:「東坡先生在嶺南,言元祐中有見李白酒肆中誦其近詩云:『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非世人語也。 少游嘗手錄其全篇,少游敍云:『觀頃在京師,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嘗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二篇,云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白作也。 』」)(〖3〗《王直方詩話》:「元祐八年,東坡帥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別於惠濟,出示南嶽典寶東華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詩,曰此李真人作也。 近有人於江上遇之得此,云即李太白也。 」〖4〗《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引東坡云:「予都下見有人携一紙文書,字則顏魯公也,墨跡如未乾,紙亦新健,其詩曰:『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語非太白不能道也。 」今按:此詩第二首云:「我昔飛骨時,慘見當塗墳。 」顯然非李白所作。 就前所錄北宋諸家有關獲得此詩的記錄而言,其作者約有以下幾種可能:其一,北宋道士托名李白作;其二,李真人作,後傳成李白作;其三,北宋道士錄唐時遺詩而獻於東坡;其四,東坡自作而僞稱得之於他人,亦如解《八陣圖》而稱少陵託夢之類。 今莫詳孰是。 因此二詩出處甚早,《全唐詩》及今賢補遺已錄存其片斷,故爲補足而附存之。 )。
我有一長劍,磨來十數年。 但藏玉匣裏,未向代人傳。 鍔露星將轉,珠開月共懸。 霜鋒暎牛斗,雪刃倚長天。 每欲清萬國,常懷定四邊。 希君持取用,方謂識龍泉。
君侯氣挾飛仙骨,插腦伏犀高崒屼。 榮枯過眼海一漚,出處何心兔三窟。 養生得趣喜按摩,子夜不眠頻叱咄。 枕中玉函妙以微,肘後金精恍兮惚。 我真蒲柳欲師承,刻畫無鹽恐唐突。 似聞有意贈刀圭,倒卷逆流翻澥渤。 世間萬態古今同,政可忘言佯吃訥。 杖藜未辦飲菊潭,且看冥鴻秋滅沒。
行李看看近故廬,夢魂猶自繞洪都。 帥垣暇日登臨處,把酒還能話我無。
襆被周廬日,寅緣識偉人。 節因辭辟著,志向得言伸。 伯仲同持橐,聲名壓縉紳。 人亡邦國瘁,可贖百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