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山中雜詠 其四

〔宋朝〕 許必勝

灼灼山半花,閑閑水中藻。 苟無松柏心,飄零向誰道。 蜉蝣炫衣裳,楚楚苦不保。 野老惜春色,間籬薙青草。 青草忽已繁,蘭蕙日已老。 蘭蕙日已老,我心當奈何。 人生貴適意,所樂豈在多。 卓然負書翁,悠悠謝山阿。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哭辛霽

    流水辭山花別枝,隨風一去絕還期。 昨夜故人泉下宿,今朝白髮鏡中垂。 音徽寂寂空成夢,容範朝朝無見時。 旦暮餘生幾息在,不應存沒未嘗悲。

    錢起 唐宋诗
  • 惜落花贈崔二十四

    漠漠紛紛不奈何,狂風急雨兩相和。 晚來悵望君知否,枝上稀疎地上多。

    白居易 唐宋诗
  • 領得溪風不放迴,傍窗緣砌遍庭栽。 須招野客爲鄰住,看引山禽入郭來。 幽院獨驚秋氣早,小門深向綠陰開。 誰憐翠色兼寒影,靜落茶甌與酒杯。

    崔涯 唐宋诗
  • 十無詩寄桂府楊中丞 十

    膺門不避額逢珠,絕境由來卷軸須。 早忝阿戎詩友契,趨庭曾薦禰生無。

    趙嘏 唐宋诗
  • 宮詞 五十

    三月金明柳絮飛,岸花堤草弄春時。 樓船百戲催宣賜,御輦今年不上池。

    花蕊夫人徐氏 唐宋诗
  • 樹稼諺

    樹稼,達官怕。

    不詳 唐宋诗
  • 馴虎巖

    外身道不遠,異類自能馴。 尚有相親獸,應無可棄人。 溪邊同飲水,林下共棲真。 寂寂空巖畔,千秋迹已陳。 (同前。 )(〖1〗《洞霄圖志》卷四《古跡門·伏虎巖》條:「伏虎巖,在宮山西南峻壁間,若環堵之室。 南有路,自上而下,復陟厓磴,方至其所。 藤蘿深密,怪禽晝啼,非有道之士,不可處也。 昔郭真君伏虎於此。 按《晉書》云:『葛洪何幼道偕訪之,目擊而已,各無所言,引嘯而退。 』唐吳天師愛其遺跡,每游忘返,題詩巖上,今歲久昏剝,云:『郭生在童穉,已得方外心。 絕跡遺世務,棲真入長林。 元和感異類,猛獸懷德音。 不憶固無情,斯言微且深。 』末句蓋引真君與溫嶠問答語。 」)。

    白元鑒 唐宋诗
  • 五言詩 二

    吾死不須哭,徒勞枉却聲。 祇用四片板,四角八枚丁。 急手涂埋却,(「涂」,袁賓、項楚校作「深」。 )臭穢不中亭。 墓內不須食,麥酒三五瓶。 (「麥」酒,張錫厚錄作「美酒」,伯三七二四卷作「羹酒」。 )時時獨飲樂,飲盡更須傾。 (「飲」,伯三七二四卷作「沉」。 )只願長頭醉,作伴喚劉伶。 你道生勝死(自「你道生勝死」以下,張錫厚另作一首。 ),我道死勝生。 生即苦戰死,死即無人征。 十六作夫役,二十充府兵。 磧裏向前走,衣鉀困須擎。 白日趁食地,每也悉知更。 (「每也」,伯三七二四卷作「□夜」。 )鐵鉢淹甘飯,同火共分諍。 長頭饑欲旺。 (「旺」,伯三七二四卷作「死」。 )[肚]似砍窮坑。 (「肚」字據伯三七二四卷補。 「砍」,伯三七二四卷作「破」。 )遺兒我受苦,(「遺」,伯三七二四卷作「遣」。 )慈母不須生。 相將歸去來,(自「相將歸去來」以下,張錫厚另作一首。 )間不浮可亭。 (「間不浮可亭」,伯三七二四卷作「閻浮不可停」。 )婦人因重役,(「因」,伯三七二四卷作「應」。 戴密微校作「困」。 )男子從征行。 帶刀擬開煞,逢陣即相刑。 將軍馬上死,兵滅地君營。 (「君」,伯三七二四卷作「居」。 「地君」,袁賓校作「敵軍」,戴密微校作「他君」。 )血流遍荒野,白骨在邊庭。 去馬游殘跡,(項楚校「游」爲「猶」。 )空留紙上名。 關山千萬里,影絕故鄉城。 生受刀光苦,意裏極皇皇。 (「皇皇」,呂朋林謂當爲「星星」,即「惺惺」。 )。

    缺名 唐宋诗
  • 宮詞 其三七

    道院秋眠對綺疏,翻思十五入宮初。 花前聽得君王道,禁掖三千總不如。

    宋白 唐宋诗
  • 次韻大人書懷 其一

    萬鈞筆力等閒扛,占斷溪山福已龐。 撲鼻寒梅香樹樹,照人新釀綠缸缸。 大嚴浄社誰投足,小恕詩壇肯納降。 莫爲不侯空嘆息,將軍才氣自無雙。

    李流謙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