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看時俗薄,雨弄客愁多。
无
其他无
〔宋朝〕 吳光
冰看時俗薄,雨弄客愁多。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五盤雖云險,山色佳有餘。 仰凌棧道細,俯映江木疎。 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 好鳥不妄飛,野人半巢居。 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 東郊尚格鬬,巨猾何時除。 故鄉有弟妹,流落隨丘墟。 成都萬事好,豈若歸吾廬。
西風昨夜墜紅蘭,一宿郵亭事萬般。 無地可耕歸不得,有恩堪報死何難。 流年怕老看將老,百計求安未得安。 一卷新書滿懷淚,頻來門館訴飢寒。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廻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巧裁蟬鬢畏風吹,盡作蛾眉恐人妒。
古人重義不重金,曲高和寡勿(《宗鏡錄》、《偈頌》作「無」)知音。 今時志(《宗鏡錄》、《偈頌》作「學」)士還如此,語默動用跡難尋。 所嗟世上歧路者,終日崎嶇狂(《宗鏡錄》、《偈頌》作「枉」)用心。 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須登險(《宗鏡錄》作「陟」)訪椿林。 窮子捨父遠逃逝,却於本舍絕知音。 貧女宅中無價寶,却將秤賣他人(《宗鏡錄》、《偈頌》作「小秤買他」)金。 心無相,用還(《偈頌》作「能」)深,無常境界不能侵。 運用能隨高與下,靈光且(《偈頌》作「元」)不是浮沉。 無相無(《偈頌》、《宗鏡錄》無此字)心能運曜,應聲應色隨方照。 雖在方而不在方,任運高低總能妙。 亦(《偈頌》、《宗鏡錄》作「尋」)無頭,復無尾,靈(《偈頌》、《宗鏡錄》作「焰」)光運運從何起? 只今起者便是心(《偈頌》、《宗鏡錄》作「祇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時更何你(《偈頌》、《宗鏡錄》作「心用明心心復爾」)。 不居方,無(一作「何」)處覓,運用無蹤復無跡。 識取如今明覓(《偈頌》作「密」)人,終朝莫慢(《偈頌》作「漫」,《宗鏡錄》作「謾」)別求的。 懃(《宗鏡錄》作「勸」)心學,近藂林,莫將病眼認花針。 說教本窮無相理,廣讀元來不識心。 了(《偈頌》、《宗鏡錄》作「識」)取心,識(《偈頌》、《宗鏡錄》作「了」)取境,了心識境(《偈頌》、《宗鏡錄》作「識心了境」)禪河淨。 但(《宗鏡錄》作「若」,《偈頌》作「知」)能了境便識心,萬法都如闥婆影。 勸且學,莫爲師,不用登高向下窺。 平源不用金剛鑽,劍刃之中錯下錐。 向前來,莫人我,山僧有曲無人和。 了空無相即法師(《偈頌》作「了境心空即法王」),不用綾羅將作幡(《偈頌》作「爲播」)。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議。 (《偈頌》三句作「大幽邃,不思議,可中學得大希奇」)。 自家壞(《偈頌》作「懷」)却真寶藏,終日從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偈頌》作「上」)一波成。 但能當境無情計(《偈頌》作「繫」),還同水面本地平。 應大軀,應小軀,運用只隨如(《偈頌》作「如隨」)意珠。 被(《偈頌》作「披」)毛戴角形雖異,能應之心(《偈頌》作「應物之情」)體不殊。 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 凡夫只是未曾觀,那得自輕而退屈。 應耳時,若幽谷,大小音聲無不足。 什(《偈頌》作「十」)方鍾鼓一時鳴,靈光運運常相續。 應意時,絕分別,照燭森羅長(《偈頌》作「恒」)不歇。 透過山河石壁間,要且照時常寂滅。 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燭無形(《偈頌》作「元無」)對。 設使(《偈頌》作「爾」)任持浮幻身,運用都無舌身意。 (南唐靜筠二僧《祖堂集》卷十四,宋子昇、本如《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下,另《宗鏡錄》卷九〖作古德歌〗、卷十八、卷四四、卷九八收此歌部分文字。 )。
東潬雙津隘,浮梁古制存。 灘移淤岸勢,標謔漲波痕。 逆浪船排首,周阿纜植根。 祀勞如舉典,元凱有英魂。
湖海重相面,干戈早脫身。 亦知懷琰琬,寧肯就風塵。 船泛東吳夜,梅尋故國春。 毛錐有持護,如子豈長貧。
辭閣玉堂東,依然昔所從。 舊池空嘆鳳,殘友不成龍。 制藁流塵積,磚花駁蘚重。 過車三步約,何日酹塋松。
見得徹,用時親,相逢盡是箇中人。 望空雨寶休誇富,無地容錐未是貧。 踏著秤磓硬似鐵,八兩元來是半斤。
壁上煙蘿子,窗前鴻素書。 短籬開窈窕,嫩竹轉扶疏。 世事霜前葉,聲名澗底樗。 柴桑陶靖節,日暮荷歸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