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冰消鴈北飛,寒衣未足又春衣。 自憐漂蕩經年客,送別千回獨未歸。
无
其他无
〔唐朝〕 劉商
河水冰消鴈北飛,寒衣未足又春衣。 自憐漂蕩經年客,送別千回獨未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陶令籬邊菊,秋來色轉佳。 翠攢千片葉,金剪一枝花。 蘂逐蜂鬚亂,英隨蝶翅斜。 帶香飄綠綺,和酒上烏紗。 散漫搖霜彩,嬌妍漏日華。 芳菲彭澤見,更稱在誰家。
楚王辛苦戰無功,國破城荒霸業空。 唯有青春花上露,至今猶泣細腰宮。
桃花院落,煙重露寒,寂寞禁煙晴晝。 風拂珠簾,還記去年時候,惜春心,不喜閑窗繡。 倚屏山,和衣睡覺,醺醺暗消殘酒。 獨倚危闌久,把玉筍偷彈,黛蛾輕鬬。 一點相思,萬般自家甘受,抽金釵,欲買丹青手。 寫別來,容顏寄與,使知人清瘦。
李唐以文學第士,尤重聲律,碩儒俊彥,罔不規斯道,三百年間,詩人千計,騰聲飛實,郁郁彬彬,故論詩者必稱李唐焉。 自昔唐人選集,有殷璠(《河嶽英靈集》,丹陽進士殷璠撰,分上中下三卷,凡二十四家詩。 )元結(《篋中集》,元結次山編,一卷,凡七人,詩二十四首。 )高正臣(《高氏三宴詩集》三卷,所載皆因人會宴之詩,以一會爲一卷,與宴者凡二十一人。 )芮挺章(《國秀集》三卷,芮挺章編,凡九十人,詩二百二十篇。 實八十五人,詩二百十一首。 )令狐楚(《御覽詩》一卷,一名《唐歌詩》,一名《選進集》,一名《元和御覽》,凡三十家,詩二百八十九首。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二卷,高仲武編,凡二十六人,詩一百四十首。 實存一百二十二首。 )姚合(《極玄集》,姚合編,凡二十一家,詩百首。 實存九十九首。 )諸家,顧拘於朋從,或偏一體,或囿一方。 而張爲《主客》(《主客圖》一卷,張爲撰,凡八十四家詩。 )之作,乃更離章摘句,一詩之不獲悉闚,罔論詳該。 宋明稍事蒐輯,《英華》《類苑》,(《文苑英華》一千卷,宋太平興國七年,李昉、扈蒙、徐鉉、宋白等奉敕編。 《唐詩類苑》二百卷,明張之象纂。 )篇什粗備,然而期分類從,終不見一代一家體要;其散逸秘本,放失集外者,且未能廣事搜求,脫漏泰半,後世惜之。 逮有清康熙盛朝,朝野右文,裒輯之風特著;翰林院羣彥,奉命啟芸閣之珍藏,殫精校讐,年餘而成《全唐詩》九百卷,(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始,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書成。 )都詩四萬八千九百首。 自唐開國以迄五代,凡有所作,靡不苛索專集,旁稽野史,雖隻句莫遺,而後百世鉅觀,斯克厥成,其有功藝文,不謂大且備乎!然其軼在桑島,湮於金石,又有非當時諸公所能及者。 天明中,(天明,日本光格天皇年號,共八年,當清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三年。 )日人上毛河世寧,(即市河寬齋,字子静,號半江,上毛野國人。 )曾羅彼邦舊籍,參采《千載佳句》、《文鏡秘府》諸書,撰《全唐詩逸》三卷,(《全唐詩逸》三卷,凡百二十餘家詩,前有淡海竺常序。 )雖斷篇零章,不無搜玉之功,鮑清溪既刊入《知不足齋叢書》矣。 余每展斯帙,深慨彼邦人士治學之勤,乃欲本河氏所作,網羅中土遺佚。 匝月之內,先成《全唐詩作者通檢》一卷,然後披覽羣書,逮於金石,竭期年之力,得詩如干首,分爲如干卷,名曰《全唐詩補逸》;揚萬世之英靈,彰一朝之翰藻,斯亦差堪自慰者矣。 至詮次體例,多承舊制;惟詩前小傳之餘,略加案語,詩中原註而外,間益校文。 其若有官銜可稽、歲月可循者,並前賢題跋、諸家考據之屬,胥附篇末,庶幾讀者得資參證焉。 丙子(一九三六)季冬,常熟孫望識。 。
吟高鄙俗流,傲逸訪巢由。 古寺尋僧飯,寒巖衣鹿裘。 園桃山鼠嚙,崖蜜獵人偷。 遂這箇清性,浮生不苟求。 (周本淳校本《詩話總龜》卷二八引《雅言系述》)。
我聞幽軒榜芙蓉,琉璃十頃浸新紅。 此來踏雪空無有,黄蘆敗葦爭號風。 却坐明窗弄書史,新詞仍試佳毫楮。 香風忽到簾幕開,一朵芙蓉却能語。 我生眼中萬妖嬈,爲渠還作夢魂勞。 炙牛未數劉師命,驂鸞便學王子喬。
答書牛馬走,卜疏草茅人。 久謝輪囷器,羞言阿堵神。 觸籠摧勁翮,喣沫瀑窮鱗。 尚欲求糟粕,心知老斲輪。
山僧有箇不是,喪盡衲僧巴鼻。 驚回陝府鐵牛,吞却山河大地。
白髮惟公道,春風不世情。
靜拂藜牀藉蠹書,曲肱聊與古爲徒。 夢柯尚費論榮辱,訟鹿何煩競有無。 庭下細光風泛蕙,隙中斜影日低梧。 宰牆不塓嵇胞轉,寧覺人間有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