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箕扛去轎抬回,優鉢曇花向日開。 但願老僧高著眼,管教平地一聲雷。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自清
糞箕扛去轎抬回,優鉢曇花向日開。 但願老僧高著眼,管教平地一聲雷。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鐵騎幾時迴,金閨怨早梅。 雪寒花已落,風暖葉還開。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歲桮。 盛時何足貴,書裏報輪臺。
八年藩翰似僑居,只此誰知報玉除。 舊將已成三僕射,老身猶是六尚書。 時丁厚讟終無咎,道致中興尚有餘。 爲問春風誰是主,空催弱柳擬何如。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風物近柴荆。 寒蛩乍響催機杼,旅雁初來憶弟兄。 自爲林泉牽曉夢,不關砧杵報秋聲。 子虛何處堪消渴,試向文園問長卿。
廣陵城畔別蛾眉,豈料相逢在海涯。 只恐觀音菩薩惜,臨行不敢折纖枝。 (〖1〗以上三十首詩見《桂苑筆耕集》第二十卷。 〖2〗按南京圖書館藏有高麗活字印本《桂苑筆耕集》二十卷,前有高麗人洪奭周、徐有榘二序。 特節錄徐有榘序中有涉崔致遠行事者如次,其文曰:「《桂苑筆耕集》二十卷,新羅孤雲崔公在唐淮南幙府時公私應酬之作,而東還之後,手編表進於朝者也。 公名致遠,字海夫,孤雲其號也。 湖南之沃溝〖新羅地名〗人。 幼穎慧絶倫,年十二,從商舶入中原。 十八舉進士第。 久之,調溧水縣尉,任滿而罷。 時值黃巢之亂,諸道得營都統高駢開府淮南,辟公爲都統巡官,凡表狀文告,皆出公手。 其《討黃巢檄》,天下傳誦。 奏除殿中侍御史,賜緋魚袋。 後四年,充國信使東歸,事憲康王、定康王爲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出爲武城太守。 真聖時,契家入江陽郡伽倻山以終焉。 葬在湖西之鴻山。 ……」)。
己巳初,階前觀戲魚。 湖裏蛟龍出,乘舟在陸衢。 平路遭淹浸,禾稻澇皆無。 欲求乾淨處,須早竪樓居。
有處行春住杏韉,列亭相望鬭翬聯。 花銜曉圃三竿日,樹遶洪河一曲天。 芳草細迎吟路屐,翠篙徐轉飲溪船。 勝遊惠政成雙紀,乞與州圖後世傳。
祖孫接武禊堂前,風物重新六十年。 無恙鈞衡舊棠蔭,有光台斗繼蒲鞭。 手提西郭三山月,下照南湖萬頃天。 不要外人來作記,當家自有筆如椽。
讀書清凈業,病亦與心違。 簡蠹蟫穿字,帙藏蛛織衣。 羨君傳七畧,何日款重闈。 不憚浮湘去,其如失步歸。
短櫂夷猶七里灘,人亡依舊水光寒。 漢家名節君知否,盡在君家一釣竿。
鑿開青障啟天門,直瀉伊流洩汝墳。 八節驚濤鼉振鼓,千花寶塔鴈翔雲。 巖隈雨過飛泉漲,谷口風回墮葉紛。 龕穴隆穹三像列,樓臺華煥兩崖分。 方陪茜旆來尋勝,不就蒲飱趁茹葷。 北里笙竽皆擁從,東山羅綺半酣醺。 升堂共覩皤仙貌,策杖同尋古士墳。 喜脫貂冠親野老,幸隨態軾附邦君。 林巒岑寂真堪賞,市井喧譁漸厭聞。 人度長川猶隱映,香銷古殿尚氛氳。 周生歸後蘭重佩,荀令行時蕙更薰。 曉露未晞珠滴淚,秋花爭發錦挑文。 羣娃散步塵生襪,小舫爭登水濺裙。 釣叟傍觀皆歎羨,禪師迎謁盡歡欣。 既無冗局羈閑迹,忍促回軒背夕曛。 得向石頭溪上飲,從今遂不畏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