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艷燕脂萼,京都核遠來。 遊人初識面,不作李花猜。
无
其他无
〔宋朝〕 洪适
雪艷燕脂萼,京都核遠來。 遊人初識面,不作李花猜。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北門天驕子,飽肉氣勇決。 高秋馬肥健,挾矢射漢月。 自古以爲患,詩人厭薄伐。 修德使其來,羈縻固不絕。 胡爲傾國至,出入暗金闕。 中原有驅除,隱忍用此物。 公主歌黃鵠,君王指白日。 連雲屯左輔,百里見積雪。 長戟鳥休飛,哀笳曙幽咽。 田家最恐懼,麥倒桑枝折。 沙苑臨清渭,泉香草豐潔。 渡河不用船,千騎常撇烈。 胡塵踰太行,雜種抵京室。 花門既須留,原野轉蕭瑟。
今日遊何處?春泉洗藥歸。 悠然紫芝曲,晝掩白雲扉。 魚樂偏尋藻,人閑屢采薇。 丘中無俗事,身世兩相違。
桂冷微停素,峰乾不徧嵐。 何谿背林處,猶覆定僧庵。
閑倚蒲團向日眠,不能歸老岳雲邊。 舊時僧侶無人在,惟有長松見少年。
木落曙江晴,寒郊極望平。 孤舟三楚去,萬里獨吟行。 鳥占橫查立,人當故里耕。 十年來復去,不覺二毛生。
猗蘭恩寵歇,昭陽幸御稀。 朝辭漢闕去,夕見胡塵飛。 寄信秦樓下,因書秋雁歸。
家臨長信往來道,乳燕雙雙拂煙草。 油壁車輕金犢肥,流蘇帳曉春雞早。 籠中嬌鳥暖猶睡,簾外落花閑不掃。 衰桃一樹近前池,似惜容顏鏡中老。
羣烏幸胙餘。 (見宋陸游《入蜀記》卷六。 )(〖1〗《入蜀記》卷六頁十一〖《知不足齋叢書》本〗:「祠舊有烏數百,送迎客舟。 自唐夔州刺史李貽孫詩已云羣烏幸胙餘矣。 」〖2〗李貽孫,原作李貽。 李貽孫曾官夔州刺史,《全唐文》卷五四四收其會昌五年撰《夔州都督府記》,《金石錄》卷九著錄會昌五年九月「唐李貽孫《神女廟詩》」。 陸游在述巫山神女祠中景物時引及此句,應即《神女廟詩》之殘句。 )(兩《唐書》無李貽孫傳,今參張忱石所考,補傳如次:李貽孫,字里不詳。 大和初任福建團練副使,會昌五年爲夔州刺史,大中三年任左諫議大夫充宏文館學士,大中五年任福建觀察使。 又曾任金部、司勳員外郎。 約卒于大中六年後。 原列「無考」作者,今移此。 )。
空。
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 白日照綠草,落花散且飛。 孤雲還空山,衆鳥各已歸。 彼物皆有託,吾生獨無依。 對此石上月,長醉歌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