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動旌旗熊虎開,喧轟鼓吹隱晴雷。 襟裾夾道邦人出,介胄填郛方伯來。 按轡傳聲真烜赫,鋪茵呈舞少徘徊。 林蠻洞蜑皆心讋,共看威伸講武臺。
无
其他无
〔宋朝〕 洪适
風動旌旗熊虎開,喧轟鼓吹隱晴雷。 襟裾夾道邦人出,介胄填郛方伯來。 按轡傳聲真烜赫,鋪茵呈舞少徘徊。 林蠻洞蜑皆心讋,共看威伸講武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零陵香草滿郊坰,丹穴雛飛入翠屏。 孝若歸來成畫讚,孟陽別後有山銘。 蘭陔舊地花纔結,桂樹新枝色更青。 爲報儒林丈人道,如今從此鬢星星。
年老官高多別離,轉難相見轉相思。 雪銷酒盡梁王起,便是鄒枚分散時。
可惜東林寺,空門失所依。 翻經謝靈運,畫壁陸探微。 隙地泉聲在,荒途馬跡稀。 殷勤話僧輩,未敢保儒衣。
廣陵堤上昔離居,帆轉瀟湘萬里餘。 楚客病時無鵩鳥,越鄉歸處有鱸魚。 潮生水郭蒹葭響,雨過山城橘柚疎。 聞說攜琴兼載酒,邑人爭識馬相如。
天台一萬八千丈,師在浮雲端掩扉。 永夜祗知星斗大,深秋猶見海山微。 風前幾降青毛節,雪後應披白羽衣。 南望煙霞空再拜,欲將飛魄問靈威。
月澹花閑夜已深,宋家微詠若遺音。 重思萬古無人賞,露濕清香獨滿襟。
德陽宮北苑東頭,雲作高臺月作樓。 金鎚玉鎣千金地,寶杖琱文七寶毬。 竇融一家三尚主,梁翼頻封萬戶侯。 容色由來荷恩顧,意氣平生事俠游。 共道用兵如斷蔗,俱能走馬入長楸。 紅鬣錦鬃風騄驥,黃絡青絲電紫騮。 奔星亂下花場裏,初月飛來畫杖頭。 自有長鳴須決勝,能馳迅走滿先籌。 薄暮漢宮愉樂罷,還歸堯室曉垂旒。
春風吹蓑衣,暮雨滴箬笠。 夫婦耕共勞,兒孫飢對泣。 田園高且瘦,賦稅重復急。 官倉鼠雀羣,共待新租入。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野禽啼杜宇,山蝶舞莊周。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四引《法藏碎金》)(見《法藏碎金》卷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