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即佛也揖出,非心非佛也揖出。 地轉天回豈等閑,即知此物非他物。 以此顯追崇,決定當超越。 次回陰隲保家堂,自然福壽永無雙。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咸傑
即心即佛也揖出,非心非佛也揖出。 地轉天回豈等閑,即知此物非他物。 以此顯追崇,決定當超越。 次回陰隲保家堂,自然福壽永無雙。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闕塞龍門口,祇園鷲嶺頭。 曾隨減劫壞,今遇勝緣修。 再瑩新金剎,重裝舊石樓。 病僧皆引起,忙客亦淹留。 四望窮沙界,孤標出贍州。 地圖鋪洛邑,天柱倚崧丘。 兩面蒼蒼岸,中心瑟瑟流。 波翻八灘雪,堰護一潭油。 臺殿朝彌麗,房廊夜更幽。 千花高下塔,一葉往來舟。 岫合雲初吐,林開霧半收。 靜聞樵子語,遠聽棹郎謳。 官散殊無事,身閑甚自由。 吟來攜筆硯,宿去抱衾裯。 霽月當窗白,涼風滿簟秋。 煙香封藥竈,泉冷洗茶甌。 南祖心應學,西方社可投。 先宜知止足,次要悟浮休。 覺路隨方樂,迷塗到老愁。 須除愛名障,莫作戀家囚。 便合窮年住,何言竟日遊。 可憐終老地,此是我菟裘。
尊前萬里愁,楚塞與皇州。 雲識瀟湘雨,風知鄠杜秋。 潮平猶倚棹,月上更登樓。 他日滄浪水,漁歌對白頭。
遠見麻姑戲瑞禽,每來教舞此壇心。 基離地面三千丈,勢倚雲根一萬尋。 煙海日搖雙翅影,洞天風散九韻音。 自從越叟分明說,便想羅浮直至今。 (〖1〗上面這些詩寫辰一小冊上,線裝,僅存五葉,共二十八首。 後有殘闕,原書葉數、詩數不知多少。 總題《涉道詩》,下題撰人李翔姓名。 李翔的時代和事跡無所考,這個詩集也不見於著錄。 所歌詠酬答的都是道山道觀,當時道教的天師、尊師、鍊師、總真以及供奉和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事跡等。 這應該是一部現存最古的道徒詩集。 〖2〗詩中所表現的山名和地名,多在今江西、江蘇、浙江三省,主要是在龍虎山、茅山、天台山之間,李翔大概就是這一地區以內的人。 他的時代,大概是第九世紀末年或第十世紀初年的人。 謝自然是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一月十二日卒於梁州西門外金泉山的,韓愈〖七六八--八二四〗有《謝自然詩》〖《昌黎先生集》卷一〗,李翔有《題謝自然傳後》〖傳爲郡守李堅所作〗,所以李翔時代,疑比韓愈稍晚。 〖日本《道教研究》第一冊刊吳其昱《李翔及其涉道詩》推定李翔爲唐高祖九世孫,江王李元祥之後,曾官莆田尉,約於咸通間在世,所據爲《新唐書》卷七○下《宗室世系表》,可備一說。 〗)。
誰將此物命危亭,漏洩知因甫里生。 渴飲雲漿饑沆瀣,笑渠凡質食蒿萍。
不學空門不學仙,清樽隨處且陶然。 人情正可付一笑,生世元知無百年。 白首難陪東閤客,清風自足北窗眠。 歸耕只要無人問,安用文章海內傳。
瓊枝璧月夜爭新,玉粒雲抄歲有陳。 列屋萬鍾祇此是,更須騎馬傍何人。
神燈照夜惟聞說,皓月當空不用尋。 箇裏忘言真所得,便應從此正人心。
田舍轆轤出短牆,村落鞦韆挂高樹。
男子負抱成蹉跎,唾壺自擊商聲歌。 此聲此意誰解領,政用折柬招羊何。 人言百里半九十,它日聰明嗟不及。 雲衢掎袂夢空勞,神武挂冠吾已必。 久要但有窮鬼隨,此鬼亦使文怪奇。 推敲慣嘗京尹怒,登臨肯興賦客悲。 蠶蟻可浴牛可飯,農家星候知昏旦。 不妨婢子辦黄紬,更貸鄰僧供白粲。
入眼江梅皆好枝,是中勞我幾懷思。 詩聲何止一頭出,酒事乃稱百室師。 聞道名方曾口授,定應買秫趁冬炊。 小須旬月釀當熟,寄我茅齋不可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