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官窗戶寒,恇怯日出光。 獨冷不可耐,大杓傾鵝黄。 洞庭隔烟波,忽驚風露香。 開門問誰與,知君念荒凉。 芳包照盤新,硬句摩天揚。 山中千頭奴,丹黄麗秋陽。 騷人巧採摘,燦燦簡冊方。 君詩追古作,語壯韵轉彊。 屬和郢中人,凋零不成行。 臨風詠玉臺,噀霧開蜜房。 殷勤此珍餽,玩味媿莫當。 但酌潘公醽,一舉累十觴。
无
其他无
〔宋朝〕 崔敦禮
儒官窗戶寒,恇怯日出光。 獨冷不可耐,大杓傾鵝黄。 洞庭隔烟波,忽驚風露香。 開門問誰與,知君念荒凉。 芳包照盤新,硬句摩天揚。 山中千頭奴,丹黄麗秋陽。 騷人巧採摘,燦燦簡冊方。 君詩追古作,語壯韵轉彊。 屬和郢中人,凋零不成行。 臨風詠玉臺,噀霧開蜜房。 殷勤此珍餽,玩味媿莫當。 但酌潘公醽,一舉累十觴。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永日興難忘,掇芳春陂曲。 新晴花枝下,愛此苔水綠。
仙人此夜忽凌波,更唱瑤臺一遍歌。 嫁與將軍天上住,人間可得再相過。
夜樹風韻清,天河雲彩輕。 故苑多露草,隔城聞鶴鳴。 搖落從此始,別離含遠情。 聞君當是夕,倚瑟吟商聲。 外物豈不足,中懷向誰傾。 秋來念歸去,同聽嵩陽笙。
九服歸元化,三靈叶睿圖。 如何本初輩,自取屈氂誅。 有甚當車泣,因勞下殿趨。 何成奏雲物,直是滅萑苻。 證逮符書密,辭連性命俱。 竟緣尊漢相,不早辨胡雛。 鬼籙分朝部,軍烽照上都。 敢云堪慟哭,未免怨洪爐。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玄圃而無階。 惟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 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 爾其近接嵩領,俯屆箕峯,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 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 密葉舒帷,屏氛而蕩燠;疏松引吹,清麥候以含涼。 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具而滌塵累。 森沈丘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 [紉](網)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 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 無煩崑閬之遊,自然形勢之所。 當使人題綵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 各題四韻,咸賦七言。 (《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六○《嵩山部》○今按:此詩在《全唐詩》一般有詩序者,大都全錄,此係遺漏。 現特補序,詩不重錄。 又《圖書集成》推崇卷,作嵩山石淙侍宴應制者,有宋之問、沈佺期、蘇味道、李嶠諸人。 )(據《金石萃編》卷六十三校改。 )。
雲中小兒吹金管,向晚因風一川滿。 塞北雲高心已悲,城南木落腸堪斷。 憶昔魏家都此方,涼風觀前朝百王。 千門曉映山川色,雙闕遙連日月光。 舉杯稱壽永相保,日夕歌鐘徹清昊。 將軍汗馬百戰塲,天子射獸五原草。 寂寞金輿去不歸,陵上黃塵滿路飛。 河邊不語傷流水,川上含情歎落暉。 此時獨立無所見,日暮寒風吹客衣。
我生本亦與人同,緣薄才疏剩得窮。 細水自鳴沙渚外,亂山時出雪雲中。 僧歸獨趁殘鐘去,人散遥憐晚渡空。 造物陳詩信奇絕,匆匆摹寫不能工。
涎涎隻來燕,飛飛自舞空。 輕如漢家后,斜避楚臺風。 斗折撩沙觜,相高接草蟲。 向人全不畏,切莫入吳宮。
北斗回杓恰指寅,東皇御極蚤施仁。 光風麗日依稀轉,御柳宮花次第新。 魚藻有頒安萬物,鹿苹式燕樂嘉賓。 小臣請祝君王壽,乾道宜過一萬春。
受敵詞章八面全,慶元書詔四方傳。 星辰聽履聊紆步,筆墨論功即化權。 將母願爲符竹計,投誠徑繳冕旒前。 暫煩明月雙溪照,兩兩台星尺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