疎疎簾色映蒼苔,屋角諸峯曉翠開。 蝶護殘花癡不去,鳥爭餘食慣仍來。 向來棲遁初無意,從古經綸別有才。 抱杖風前一長嘯,破愁安得即時杯。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流謙
疎疎簾色映蒼苔,屋角諸峯曉翠開。 蝶護殘花癡不去,鳥爭餘食慣仍來。 向來棲遁初無意,從古經綸別有才。 抱杖風前一長嘯,破愁安得即時杯。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
暮春風景初三日,流世光陰半百年。 欲作閑遊無好伴,半江惆悵却回船。
曉風抹盡燕支顆,夜雨催成蜀錦機。 當晝開時正明媚,故鄉疑是買臣歸。
何時止此幽棲處,獨掩衡門長綠苔。 臨水靜聞靈鶴語,隔原時有至人來。 五湖仙島幾年別,九轉藥爐深夜開。 誰識無機養真性,醉眠松石枕空杯。
清曉自傾花上露,冷侵宮殿玉蟾蜍。 擘開五色銷金紙,碧鎖窗前學草書。
迢遙山意外,清風又對君。 若爲於此地,翻作路岐分。 別館琴徒語,前洲鶴自羣。
幽薊煙塵別九重,貴妃湯殿罷歌鐘。 中宵扈從無全杖,大駕蒼黃發六龍。 妝匣尚留金翡翠,暖池猶浸玉芙蓉。 荆榛一閉朝元路,唯有悲風吹晚松。
飲餞憑何地,依巖闢此亭。 玉江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 樽來是離酌,皆爲送歸情。 (見石刻拓片。 亦見《金石苑》。 )(望按:此詩與《石亭記千秋亭記》合刻一石,記在前,係開元十八年前飛鳥縣主簿趙演撰文,詩居後,題曰「《千秋亭詠》並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銅瞐縣詩博陵崔文邕」,詩後有「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當是刻詩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縣,友人寧鄉程千帆〖會昌〗以所藏拓片見贈,其末並有近人張巽中跋文一段,畧謂「此碑出吾蜀中江縣{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學來川,曾拓數十紙驗歸,祕而不宣。 康長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細玩字裏行間,於晉魏六朝之外,獨具婀娜風致,宜爲道州、南海所寶也」云云。 今細讀斯記,祇稱「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詩詩題,則明標「千秋」,以是頗疑崔氏始構此亭。 原稱「石亭」,其後乃更名其後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則文題作《石亭記千秋亭記》,其「千秋亭記」四字系開元十九年崔氏刻詩時所後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題之理耶。 又此詩亦見劉喜海《金石苑》,惟「玉江」爲異。 劉氏曰:「詩內玉誤王,記誤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當以拓片爲準。 )。
卧雲衣服半斕斑,吳越烟蘿舊往還。 幾度看濤羅刹石,經年尋藥武夷山。 剃髭刃澁秋窗冷,補衲燈微夜榻閒。 應笑勞生苦多事,槐花時節入秦闗。
政和聖人拜賢書,陛臚春曉傳天衢。 集英殿下八百衆,一時如公此策無。 萬口一詞期第一,擢之第三衆不懌。 諸公貴人願相識,戒閽走馬要君入。 君言不媚有藥石,國子先生乃例得。 我亦跪起就穿執,妄意得蒙子公力。 六年一別安宜北,憂患壓人氣不出。 聞之減米符離日,首陽激貪用一律。 嗚呼四海鳴鋒鏑,白晝豺狼恣吞吸。 帝在奉天頗倉卒,絲綸政渴宣公筆。 緘情遠附雪原鶺,願公來扈巡南蹕。 平泉松菊凌霜碧,伐叛亭成燕賓戚。 起居因書問晨夕,宜爲蒼生調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