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學相傳久,天資自得高。 讀書如夙習,授業更忘勞。 史筆追遷左,詩編繼鄭毛。 淵源有如此,沾丐及吾曹。
无
其他无
〔宋朝〕 陳良祐
家學相傳久,天資自得高。 讀書如夙習,授業更忘勞。 史筆追遷左,詩編繼鄭毛。 淵源有如此,沾丐及吾曹。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玉樹雜金花,天河織女家。 月邀丹鳳舄,風送紫鸞車。 霧縠籠綃帶,雲屏列錦霞。 瑤臺千萬里,不覺往來賒。
芙蓉濕曉露,秋別南浦中。 鴛鴦卷新贈,遙戀東牀空。 碧水不息浪,清溪易生風。 參差坐成阻,飄颻去無窮。 孤雲目雖斷,明月心相通。 私情詎銷鑠,積芳在春藂。
五雲深處有真仙,歲月催多却少年。 入郭不知今世事,賣丹猶覓古時錢。 閑尋白鹿眠瑤草,暗摘紅桃去洞天。 時向人間深夜坐,鬼神長在藥囊邊。
久與鄉關阻,風塵損舊衣。 水思和月泛,山憶共僧歸。 林想添鄰舍,溪應改釣磯。 弟兄無苦事,不用別庭闈。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風景有池塘。 木蘭舟上珠簾卷,歌聲遠,椰子酒傾鸚鵡醆。
天台大師俗姓陳,其名智顗華容人。 隋煬皇帝崇明因,號爲智者誠敬申。 師初孕育靈異頻,彩烟浮空光照鄰。 堯眉舜目熙若春,禪慧悲智嚴其身。 長沙佛前發弘誓,定光菩薩示冥契。 恍如登山臨海際,上指伽藍畢身世。 東謁大蘇求真諦,智同靈鷲聽法偈。 得宿命通弁無礙,旋陀羅尼華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東,八載瓦官闡玄風。 敷演智度發禪蒙,梁陳舊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華頂中,因見定光符昔夢。 降魔制敵爲法雄,胡僧開道精感通。 又有聖賢垂秘旨,時平國清即名寺。 贖得魚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講流水。 後主三禮洞庭裏,請爲菩薩戒弟子。 煬皇世鎮臨江涘,金城說會求制止。 香火事訖乃西旋,渚宮聽衆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橫亘萬里皆稟緣。 煬皇啓請回法船,非禪不智求弘宣。 遂著《淨名精義傳》,因令徐柳參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師因東還遂初志。 半山忽與沙門顛,俄傾逡巡偡韜秘。 止觀大師名法源,親事左溪弘度門。 二威灌頂誦師言,同稟思文龍樹尊。 荆溪妙樂間生孫,廣述祖教補乾坤。 寫照隨形殊好存,源公瞻禮必益敦。 俾余贊述斯討論,庶幾億載垂後昆。 (《傳教大師全集·天台靈應圖本傳集》卷二,轉錄自《東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台文化專號》)。
晉州之西,山曰藐姑,有泉源源流不潴。 疏爲八道溝與渠,坐令瘠土成膏腴。 多黍多稌多麻蔬,沄沄萬畝碁局如。 田家終歲惟勤劬,雖有乾旱無憂虞。 割牲釃酒父老趨,坎坎擊鼓吹笙竽。 報答龍神醉飽餘,宛若澤國江鄉居。 晉州之東民豈迂,耕種自亦爲農夫。 年年汲井井欲枯,赤日炙背田不濡。 父子筋力疲轆轤,肩頳汗浹良區區。 老我見此空嗟吁。 誰把勞逸分兩途,凶年且爲寬賦租。
白首儒生困路岐,殘杯冷炙飽還饑。 一朝得意春風下,便把驢兒作馬騎。
我壯喜學劍,十年客峨岷。 毫髮恐未盡,屠釣求隱淪。 今年獨何幸,見此度世人。 夜深来較術,雷雨戰江津。
道德補天石,勛勞夾日龍。 犯顔無不盡,造膝略皆從。 歲貢來戎幣,秋防滅塞烽。 畫圖麟閣上,猶足折遐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