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君車馬此逡巡,我與劉君本世親。 兩地山河分節制,十年京洛共風塵。 笙歌幾處胡天月,羅綺長留蜀國春。 報主由來須盡敵,相期萬里寶刀新。
无
其他无
〔唐朝〕 武元衡
勞君車馬此逡巡,我與劉君本世親。 兩地山河分節制,十年京洛共風塵。 笙歌幾處胡天月,羅綺長留蜀國春。 報主由來須盡敵,相期萬里寶刀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青門春色一花開,長到花時把酒杯。 自覺無家似潮水,不知歸處去還來。
日暮堂前花蘂嬌,爭拈小筆上牀描。 繡成安向春園裏,引得黃鶯下柳條。
取金之精,合石之液。 列爲夫婦,結爲魂魄。 一體混沌,兩精感激。 河車覆載,鼎候無忒。 洪鑪烈火,烘燄翕赫。 煙未及黔,燄不假碧。 如畜扶桑,若藏霹靂。 姹女氣索,嬰兒聲寂。 透出兩儀,麗於四極。 壁立幾多,馬馳一驛。 宛其死矣,適然從革。 惡黜善遷,情回性易。 紫色內達,赤芒外射。 熠若火生,乍疑血滴。 號曰中環,退藏於密。 霧散五內,川流百脉。 骨變金植,顏駐玉澤。 陽德乃敷,陰功□積。 南宮度名,北斗落籍。
公門暇日少,窮巷故人稀。 偶值乘籃轝,非關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誰解埽荆扉。 君但傾茶椀,無妨騎馬歸。
清明雲日開,山路足莓苔。 瀑溜千尋落,乘閑一看來。 (見劉喜海《金石苑》卷二。 《輿地紀勝》卷一五七《資州》錄第二首。 張忱石先生告:《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六引《成都府志》錄第一首,今據以校補。 )(〖1〗《金石苑》云:「高約二尺,廣三尺六寸,十二行,行七字,字徑寸餘至二寸不等。 正書。 下端石殘缺。 」石刻題下署:「資□刺史王師閔。 」末署:「大和二年正月七日。 」〖2〗劉喜海跋云:「右詩刻在資州。 此西巖龍潭瀑布詩也,見王象之《碑目》。 王師閔爲資州刺史,史失載。 」〖3〗《輿地紀勝》云:「唐王師閔守資中,政有能聲。 嘗游西巖,留《瀑布詩》於石壁。 其一曰〖錄第二首,略〗。 」按:據《輿地紀勝》及《永樂大典》所錄詩,知石刻除稍有漫漶外,大致完整。 《金石苑》謂「下端石殘缺」,未允。 )。
體得如來意,知無寒暑侵。 悟無成佛者,一一盡無心。
後園驢喫草,莫隨言語討。 跳上驀腰騎,來往長安道。
引睡文書堆棐几,穿簾燕子揀梅梁。 好風弄袖湖山近,隴畝摇春禾黍香。
亭廢名猶在,春來花自芳。 猶餘蜀中錦,愛惜比甘棠。
大塊始開鑿,媧皇爲補天。 天平雷雨正,后稷誨之田。 大浸十二歲,流金復七年。 幸哉堯湯民,以手摩撫然。 徂丘虐焰起,秦俗相焚煎。 官租奪以半,飽食何夤緣。 自從漢道昌,敦樸乃其先。 初開常平議,聚粟如源泉。 年登穀價賤,散以大農錢。 旱潦或艱食,用之如轉圜。 悠悠百王心,皎皎三代前。 井田日以壞,此法當磨鎸。 公侯希世珍,秀色媚長川。 官學有根株,誦詩三百篇。 風土無隱情,是爲大夫賢。 摶飯哺赤子,當食長爾憐。 江東百萬戶,彫俗生春妍。 持節閩嶺初,有如病者痊。 劉晏取予術,夷吾輕重權。 義倉有粟腐,物價敢喧闐。 斯助阜民政,南風吹五絃。 晝日公侯門,客車動百千。 下吏走塵土,從容愧執鞭。 豈不隨吹噓,譬彼乘風船。 長技非卓魯,主德奚由宣。 松竹伴孤吟,敢懷歲月遷。 終酬國士知,未甘長棄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