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月下作二首 其一

〔宋朝〕 陸游

池上迎微風,柏間蹋涼月。 冷然醉夢醒,一洗煩惱熱。 嗟予世外人,火食常嘔噎。 易求雲表露,難覓大古雪。 況欲試秘方,瓊漿和玉屑。 俛首居俗間,愁若鷹在紲。 惟兹服月芒,比歲稍得訣。 但令天無雲,豈復計圜缺。 玉鈎定誰挂,冰輪了無轍。 詩成獨高詠,靈府炯澄澈。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題詵法師院

    三年說戒龍宮裏,巡禮還來向水行。 多愛貧窮人遠請,長修破落寺先成。 秋天盆底新荷色,夜地房前小竹聲。 僧院不求諸處好,轉經唯有一窗明。

    王建 唐宋诗
  • 別行簡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鬢雪。 筋骸已衰憊,形影仍分訣。 梓州二千里,劒門五六月。 豈是遠行時,火雲燒棧熱。 何言巾上淚,乃是腸中血。 念此早歸來,莫作經年別。

    白居易 唐宋诗
  • 山中翫白鹿

    繞洞尋花日易銷,人間無路得相招。 呦呦白鹿毛如雪,踏我桃花過石橋。

    施肩吾 唐宋诗
  • 過楊處士幽居

    引水穿風竹,幽聲勝遠溪。 裁衣延野客,翦翅養山雞。 酒熟聽琴酌,詩成削樹題。 惟愁春氣暖,松下雪和泥。

    姚合 唐宋诗
  • 兵要望江南 占鳥第二十二(京本作「占飛禽第二十」○八十三首) 十

    羣鳥隊,飛去又飛來。 不問(辛本、川本作「以」)下(京本作「在」)營幷在路,此行千里足(京本作「十里走」)難回,仔細察天灾(京本作「威」)。

    易靜 唐宋诗
  • 題東林寺聯句

    (徐知證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總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藝文志》作《鳳苑集》〗鍾敬倫〖《全唐詩》無虔修等六人詩〗)古殿巍峨鎮碧峰,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寅(《大典》作「朝」)梵,嶺上孤猿聽晚(《大典》作「曉」)鐘。 (節度使[特]〖時〗進檢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證。 )鴈[□]冷雲生曉檻,虎溪秋月照寒松。 (賜紫僧虔修。 )香飛寶殿籠金像,檜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戀半巖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觀察推官賜紫金魚袋李□。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觀察推官賜緋魚袋王三□。 )竹蔭禪扉(《大典》作「扃」)青靄合,嵐(《大典》作「風」)蒸幽(李壁引作「山」)逕綠苔封。 (司理參軍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聲遠,列巘趍門更憧憧。 高吟況愛無塵境(《大典》作「老來欲脫塵寰境」),吟(《大典》作「閑」)訪空關不厭重。 (管[勾]〖旬〗官賜紫金魚袋鍾敬倫(鍾)。 見《吉石盦叢書》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 )(按:詩末原題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與幕客門館僧閑遊聯題。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五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詩,題作《東林寺天祚二年聯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聯,又聯句者姓名均不著明,統歸知證名下,實誤。 異文頗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詩箋注》卷二八《和蔡樞密種山藥》注引徐知證《棗林聯句》「嵐蒸山徑綠苔封」一句。 「棗林」爲「東林」之誤。 其餘校改,所據爲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同人《貞松老人遺稿·〈廬山記〉校勘記》,羅氏曾參據日本元祿本《廬山記》。 惟《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將詩末原題一行誤植於匡白詩題之上,當改正。 )。

    徐知證 唐宋诗
  • 宿法華寺

    心與空林共杳冥,孤燈寒竹自熒熒。 不知何處小乘客,一夜風前聞誦經。 (見《會稽掇英總集》卷八。 )。

    羅隱 唐宋诗
  • 次韵韶美送劉夷叔二詩 贈韶美

    西南有佳士,岷峨秀匈中。 標高語更妙,寫出岷峨容。 青天道路難,冥冥慕蜚鴻。 翩然下人間,海闊洪濤舂。 尋幽入禹穴,杖屨誰相從。 萬卷蟠腹笥,一榻眠禪叢。 時來訪予語,自愧賢非戎。 世態冷處薄,交情淡中濃。 去歲鑑湖別,分甘老巖松。 行藏果誰使,離合情無窮。 田園有深約,耘耔當自充。 異時甌蜀間,林下見兩翁。

    王十朋 唐宋诗
  • 小瀑布

    釣瀨雲山外,巖花瀑布邊。 却疑方處士,詩思湧成泉。

    王十朋 唐宋诗
  • 富池祠 其二

    蕭何識信在逡巡,此事從來妙若神。 不是將軍難著眼,正應黄祖是凡人。

    李流謙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