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條常閉爵羅門,點檢朋儕幾箇存。 吾道將爲天下裂,此心難與俗人言。 逢時尚可還三代,掩卷何由作九原。 寄語龜城舊交道,新涼殊憶共清尊。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蕭條常閉爵羅門,點檢朋儕幾箇存。 吾道將爲天下裂,此心難與俗人言。 逢時尚可還三代,掩卷何由作九原。 寄語龜城舊交道,新涼殊憶共清尊。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爲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乾。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老端。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歎。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爲樂土,安敢尚盤桓。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心累猶不盡,果爲物外牽。 偶因耳目好,復假丹青妍。 嘗抱野間意,而迫區中緣。 塵事固已矣,秉意終不遷。 良工適我願,妙墨揮巖泉。 變化合羣有,高深侔自然。 置陳北堂上,倣像南山前。 靜無戶庭出,行已茲地偏。 萱草憂可樹,合歡忿益蠲。 所因本微物,況乃憑幽筌。 言象會自泯,意色聊自宣。 對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綿。
從來只是愛花人,楊柳何曾占得春。 多向客亭門外立,與他迎送往來塵。
甘露卷簾看雨脚,樟亭倚柱望潮頭。 十年顧我醉中過,兩地與師方外遊。 久隔兵戈常寄夢,近無書信更堪憂。 香爐煙靄虎溪月,終棹鐵船尋惠休。
千重江水萬重山,毒瘴□氛道路間。 (「□氛」,項云闕字當是「氳」字。 )迴首俛眉但下淚,不知何處是鄉關。 (〖1〗這兩首詩的詩題辨不出來。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中《文苑傳》,說「張易之伏誅〖神龍元年,七○五〗,坐徙嶺外」。 《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傳》,又說他「景龍〖七○七--七○九〗初,自崖州遇赦還」。 這兩首詩應該是他「遇赦還」時候作的。 王仲聞先生云:「唐芮挺章《國秀集》卷上載宋之問七古一首,題云:《端州驛見杜審言王無竭沈佺青閻朝隱有題慨然成詠》。 朝隱這兩首詩,殆即爲端州題壁,都是他們南徙時所作,也就都是宋之問所見的那些詩。 」〖項考此二詩爲南徙時過大庾嶺作。 與端州題壁詩無關。 〗)。
始寓南臺直,偏驚素籥霜。 悲秋真騎省,出沐愧山郎。 自許鷗機息,誰矜鶴脛長。 塵緇洛客袂,枌老漢人鄉。 篝燭沈幽幔,繙經襲隠囊。 杯醪冰餘淥,硯滴瀉寒光。 歲晚凋蘭佩,風乾裂芰裳。 星烏繞枝倦,瑶草蔽庭荒。 道爲虛心勝,情緣感物傷。 勞歌少悽惻,夷路即騰驤。
溪上危堂堂下橋,臘餘春意卷寒飈。 煙催樹色全疑染,暖逼禽聲自學調。 封徑老苔翻敗錦,抱城空水皺輕綃。 茨山小隠歸心動,坐想瓊芝幾隴苗。
天一地二數至七,開天之天識量疾。 蕩然獨立放全身,莫問諸方悉不悉。
長林勞屐齒,植杖解冠衣。 覓句題青竹,不知孤鶩飛。
薰風捲旆趣歸程,十萬兒啼滿路聲。 別恨江楓烟雨暝,愁雲沙草曉波平。 毀鞭莫遂留行意,開宴聊伸戀德情。 從此吳人頌遺愛,棠陰千里日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