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氛隨馬處,黃閣駐車情。 嵌壑驚山勢,周灘戀水聲。 地分三蜀限,關志百牢名。 琬琰攀酬郢,微言鼎飪情。
无
其他无
〔唐朝〕 鄭餘慶
紫氛隨馬處,黃閣駐車情。 嵌壑驚山勢,周灘戀水聲。 地分三蜀限,關志百牢名。 琬琰攀酬郢,微言鼎飪情。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閑官兼慢使,著處易停輪。 況欲逢新歲,仍初見故人。 冒寒尋到洛,待煖始歸秦。 亦擬同攜手,城東畧看春。
花開又花落,時節暗中遷。 無計延春日,可能留少年。 小藂初散蝶,高柳即聞蟬。 繁豔歸何處,滿山啼杜鵑。
堯女樓西望,人懷太古時。 海波通禹鑿,山木閉虞祠。 鳥道殘虹挂,龍潭返照移。 行雲如可馭,萬里赴心期。
君恩忽斷絕,妾思終未央。 巾櫛不可見,枕席空餘香。 窗暗網羅白,階秋苔蘚黃。 應門寂已閉,流涕向昭陽。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閩雪少曾棲瓦白,怪來浩浩擁寒濱。 嚴威故作敝裘厄,淡彩潛催幽幌晨。 眼觀醉中迷有色,心華浄處照無垠。 摇松旋拾晶熒煮,已覺肥生齒頰津。
仙山千疊擁雲屏,行到桃源境更清。 坐久令人思謝傅,欠渠低唱兩三聲。
低花妨帽小携筇,深淺臙脂一萬重。 不用高燒銀燭照,煖雲烘日正春濃。
淵明在彭澤,到任八十日。 雖營三徑資,未穫公田秫。 珍重千金腰,不爲督郵折。 拂衣賦歸來,何異自投劾。 我生本樗散,山林久蟠蟄。 雖非淵明儔,頗亦慕幽迹。 偶然得一第,遂竊升斗秩。 未書藍田考,已捧錦溪檄。 荒縣饒逋負,催科費鞭抶。 彊顔簿領間,忽復彌數月。 心焉媿淵明,俯首三歎息。 番江何時還,哦松聊自適。
妙畫初驚渴驥奔,新詩熟讀歎微言。 四明知我豈相屬,一水思君誰與論。 茶竈筆牀懷甫里,青鞋布襪想雲門。 何當一棹訪深雪,夜語同傾老瓦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