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忠州禹廟

〔宋朝〕 陸游

古郡巴蠻國,空山夏禹祠。 鴉歸暗庭柏,巫拜薦江蘺。 草蔓青緣壁,苔痕紫滿碑。 欲歸頻悵望,回棹夕陽時。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行歌

    送行人,歌一曲,何者爲泥何者玉?年華已向秋草裏,春夢猶傳故山綠。

    顧況 唐宋诗
  • 八月十五日夜聞崔大員外翰林獨直對酒玩月因懷禁中清景偶題是詩

    秋月高懸空碧外,仙郎靜玩禁闈間。 歲中唯有今宵好,海內無如此地閑。 皓色分明雙闕牓,清光深到九門關。 遙聞獨醉還惆悵,不見金波照玉山。

    白居易 唐宋诗
  • 遊悟貞寺迴山下別張殷衡

    世緣未了治不得,孤負青山心共知。 愁君又入都門去,即是紅塵滿眼時。

    白居易 唐宋诗
  • 前相國贊皇公早葺平泉山居蹔還憩旋起赴詔命作鎮浙右輙抒懷賦四言詩十四首奉寄 四

    我力或屈,我躬莫汚。 三黜如飴,三起惟懼。 再賓爲寵,一麾爲飫。 昔在治繁,常思歸去。 今則合契,行斯中慮。

    裴潾 唐宋诗
  • 送林寬下第東歸

    爲君惆悵惜離京,年少無人有屈名。 積雪未開移發日,鳴蟬初急說來程。 楚天去路過飛鴈,灞岸歸塵觸鎖城。 又得新詩幾章別,煙村竹逕海濤聲。

    黃滔 唐宋诗
  • 至真觀(三言詩)(仁傑善導氣烹鍊之術。孟知祥鎮西川時。來蜀留詩至真觀壁間。)

    坤所載,乾所幬,象與形,孰朕兆? 緯五行,環二曜,流百川,何浩浩。 四海晏,九河導,峙而山,亦多號。 神有嶽,山有嶠,粤廟(一作「天」)壇,稽(一作「極」)道妙。 巉孤崢(一作「撐」),未易到,日出沒,見遺照。 偃東西,絕海徼,倐光怪,來熠耀。 大龍燭,細螢爝,不恆出,赴感召。 笙嘹喨,鶴窈窕,羽人路,屯其要。 青螺堆,玉簪峭。 左參井,右丹竈,揭清虛,不二竅。 昔王人,往昭告,始軒轅,末徽廟。 接柴望,咸親燎,莽刼灰,起天燒。 摧棟宇,失朱縹。 羣鹿逐(一作「豕」),雜蓬藋。 予何爲,一來弔,必勝廢,乃大造。 聖之作,賢者紹,矧玄元,語秘奧。 探愈遠,理益耀,徵是理,萬有耗。 文雖徑(一作「怪」),實非剽,庶今來,永爲詔。 (《全蜀藝文志》二三、《十國春秋》五七)(〖1〗《正統道藏》本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迹記》末附錄此詩,署「齊人杜仁傑撰」,末署「至元二十六年五月□日」。 至元爲元代年號。 臺灣學者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有杜仁傑小傳云:「杜仁傑,字仲梁,號止軒,原名之元,字善夫,濟南長清人。 金末隱內鄉山中。 至元中屢徵不起。 」爲綜合多種資料編成。 姓名、籍貫、時代皆相符,是詩應即此人所作。 《十國春秋》卷五七云其爲孟知祥時人,不詳所據。 宋前典籍中無此記載。 作五代人恐誤。 詩姑仍存,俟續考定。 )。

    杜仁傑 唐宋诗
  • 齊一和尚影堂

    一公住世忘世紛,暫來復去誰能分。 身寄虛空如過客,心將生滅是浮雲。 蕭散浮雲往不還,淒涼遺教歿仍傳。 舊地愁看雙樹在,空堂只是一燈懸。 一燈長照恆河沙,雙樹猶落諸天花。 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蘚蒼蒼閟虛院。 昔余精念訪禪扉,常接微言清道機。 今來寂寞無所得,唯共門人淚滿衣。

    劉長卿 唐宋诗
  • 梅花二首 其一

    鐵面蒼髯洛陽客,玉顔紅領會稽仙。 街頭相見如相識,恨滿東風意不傳。

    陳與義 唐宋诗
  • 頌古三十八首 其一八

    趙州曾探水,茱萸無一滴。 東覷西覷了,拄杖便靠壁。 滄海深處歸,何人辨端的。

    釋慧方 唐宋诗
  • 沈國錄席上用趙監丞韵 其二

    杯觴盡醉老仍饕,似覺胡床步步高。 深院清香非柏子,公家重醖勝松醪。 不須捧斚歌吳曲,看即揮毫繼楚騷。 未盡餘春早歸去,談經當復慰青袍。

    仲并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