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杜門

〔宋朝〕 陸游

寂寞山深處,崢嶸歲暮時。 燒灰除菜蝗,送芋謝牛醫。 筧水晨澆藥,燈窗夜覆棋。 杜門君勿怪,遲暮少新知。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路傍堠

    堆堆路傍堠,一雙復一隻。 迎我出秦關,送我入楚澤。 千以高山遮,萬以遠水隔。 吾君勤聽治,照與日月敵。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釋。 何當迎送歸,緣路高歷歷。

    韓愈 唐宋诗
  • 長把酒杯憑夜月,每將詩思泥春風。 襄陽樂事經過盡,峴首煙花倒瀉空。 猶疑波底鮫人淚,滴在衣裳半欲零。 春明門外襄陽路,落日秋風送客歸。

    陳標 唐宋诗
  • 北邙篇([一]伯二六七三斯二○四九伯二五四四)

    南橋昏曉人萬萬[二],北邙新故塚千千。 自爲驕奢彼都邑,何圖零落此山顛。 (「爲」,蔣、項皆云通「謂」字。 )不知虛魄尋[三]歸路,但見殭屍委墓田。 青松樂飲無容色,白骨生台(苔)[四]有歲年。 地久□松摧爲薪,(項云闕字應是「青」字。 )天長[五]白骨化爲塵。 碧山明月徒自曉,黃居闇室不知晨。 (「黃居」,蔣云當作「黃泉」。 )漢家城廓(郭)[六]帝王州[七],晉國衣棺(冠)車馬流。 金國(谷)清(青)春珠騎(綺)舞,同(銅)堦碧樹玉人遊,雲起清盈驕畫閣,水堂明逈弄仙舟。 始憶斷歌催一代,(「斷歌」,項云當作「短歌」。 )娥(俄)悲長夜歷千秋。 秋楓至兮冬雪明,春兩息兮夏雲生。 墨池沙枯通草萬(蔓)[八],粧樓凡(瓦)[九]盡向林傾。 古篋重書宜筆跡,崩(路)[一○]臺鶴胃若弦聲。 (「篋」,項云當作「{𥫗/巫/八}」,同「策」,謂簡書。 「重書」,項云當作「蟲書」。 「宜」,項云當作「疑」,與「若」「同義對舉」。 )不信草經延墓(暮)[一一]齒,(「草經」,項疑當作「丹」,「丹經」與「青史」爲對。 )惟求清(青)史列虛銘(名)。 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斯(思)相望蓬萊島,玉顏暉暉並是春,人髪青青未嘗老。 星簾捲兮月牎開,鏡花搖兮山樹逈。 (「迥」,蔣、項皆云當作「迴」。 )仙衣窈窕風吹去,雨蓋飛(霏)[一二]微舞遶來。 (「雨蓋」,蔣項皆云當作「羽蓋」。 )與君攜手三山頂,如何冥寞久泉臺。 (「如何」,項云當乙作「何如」。 「久」,項云當作「九」,「九泉」與「三山」爲對。 )([一]敦煌所出凡三寫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丙卷書法極惡劣。 [二]乙丙兩卷並作「暮暮」。 [三]「尋」乙丙兩卷並作「若」。 [四]王云:「『台』應作『苔』,杜甫詩:古人白骨生青苔。 」[五]「白骨」至「天長」十六字,乙丙兩卷並缺。 [六]郭及下「冠」字並依王仲聞先生校。 [七]「州」乙丙兩卷並作「世」。 [八][九][一一][一二]並依劉校。 [一○]「崩」乙丙兩卷並作「路」。 劉云:「當作『露』。 」)。

    劉希移 唐宋诗
  • 雙擬對詩 二

    乍行乍理髮,或笑或看衣。

    無名氏 唐宋诗
  • 次韻文約贈行

    歸買農疇一飽休,烏鳶儲肉且身謀。 扁舟欲趁晚潮發,別袂莫煩樽酒留。 松菊有情供好夢,氛埃無賴犯征裘。 明年驛使相逢處,還折梅花寄我不。

    董穎 唐宋诗
  • 次韻李判官見贈

    鬚髯殘雪兀陳編,煬者何由更避煙。 榮宦君方收晚歲,論交我亦得忘年。 佐州相與營杯水,有路從今出甕天。 一日尚能千里駕,此間老驥不須鞭。

    李石 唐宋诗
  • 和韓子文

    寄迹驚殊縣,論詩得勝流。 更容參往返,不恨此淹留。 絕唱終三疊,長謠擬四愁。 同遊有陶謝,莫賦仲宣樓。

    曾協 唐宋诗
  • 蒼嶺

    休嗟道險未堪行,却到層巒足較輕。 山險還如心險否,心平履險險仍平。

    杜師旦 唐宋诗
  • 題滿公僧錄西明軒

    赤萍纔落鄧林外,青銅半磨傍露明。 飛光斜入了不隔,坐卧一榻琉璃平。 西方古胡黄金質,貝葉傳寫烏行橫。 謂曉此教居此軒,滿壁圖畫遥峯生。

    梅堯臣 唐宋诗
  • 熹去溫陵二十七年而復來顯菴益老見候七里亭又以佳句見招而休齋陳丈寺丞黄丈皆屬和焉因次韻奉酬併呈二丈

    不因辭吏役,那得解天刑。 故國重來遠,寒山依舊青。 興懷感陳迹,舉目愴新亭。 尚喜灣頭老,禪房許扣扃。

    朱熹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