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沙軟淨無泥,香草丰茸沒馬蹄。 擣紙聲中春日晚,怳然重到浣花溪。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路平沙軟淨無泥,香草丰茸沒馬蹄。 擣紙聲中春日晚,怳然重到浣花溪。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時節方大暑,試來登殊亭。 憑軒未及息,忽若秋氣生。 主人既多閑,有酒共我傾。 坐中不相異,豈恨醉與醒。 漫歌無人聽,浪語無人驚。 時復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誰能守纓佩,日與災患幷。 請君誦此意,令彼惑者聽。
曾住鑪峰下,書堂對藥臺。 斬新蘿徑合,依舊竹牕開。 砌水親看決,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蹔至,一宿又須回。 縱未長歸得,猶勝不到來。 君家白鹿洞,聞道亦生苔。
曾覩夭桃想玉姿,帶風楊柳認蛾眉。 珠歸龍窟知誰見,鏡在鸞臺話向誰。 從此夢悲煙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時。 西山日落東山月,恨想無因有了期。
一片丹霞見石頭,麒麟雙鳳況難傳。 鋒鋩欲說宗門印,哽得師心掩耳休。
下馬連聲叩竹門,主人何事感遺恩。 迴頭泣向兒童道,重見甘棠舊子孫。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瑣後集》)(〖1〗《青瑣後集》:「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 齊後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曰〖略〗。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八定此詩作者爲廖偃,其說謂「偃父圖曾爲永州刺史,後偃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 」偃事跡詳陸氏《南唐書》卷八、《十國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圖。 匡圖,宋人避諱或省「匡」字,《十國春秋》卷七三載其仕歷,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跡附匡圖傳,初仕南漢,後舉族奔楚,馬氏表爽爲永州刺史。 此詩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圖、匡齊。 因知此詩爲匡齊作。 《青瑣後集》所謂「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齊」字上因避諱略去「匡」字,與匡圖同例。 「爽直」之「直」字爲衍文。 )。
君以高標比太阿,方將試用倚無何。 肯來訪我松筠裏,踏遍崇岡與斷坡。
殘菊無復花,遊蜂抱枯叢。 我老復多疾,寄迹窮巷中。 開門無客至,安取樽不空。 夕陽挂高樹,此日還匆匆。
南海人從東海歸,新詩到日恰梅時。 撚梅細比新詩看,未必梅花瘦似詩。
山阿詩刻照雲松,到處逢人問我公。 白傅蘇仙名不滅,公名今在兩賢中。
積雪愁陰久不開,爲憐花冷故徘徊。 憑君琢句留金蕊,待取霜風送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