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戲作

〔宋朝〕 陸游

歸臥元知作餓夫,官遊依舊是癯儒。 免教妻子爭秔秫,秋稼連雲一稜無。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瑞塔千尋起,仙輿九日來。 萸房陳寶席,菊蘂散花臺。 御氣鵬霄近,升高鳳野開。 天歌將梵樂,空裏共裴回。

    宋之問 唐宋诗
  • 古意

    蒲帆出浦去,但見浦邊樹。 不如馬行郎,馬跡猶在路。 大舟不相載,買宅令委住。 莫道留金多,本非愛郎富。

    劉駕 唐宋诗
  • 奉和聖製夏日遊石淙山

    此地巖壑數千重,吾君駕鶴□乘龍。 掩暎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 白日將移衝疊巘,玄雲欲度礙高峰。 對酒鳴琴追野趣,時聞清吹入長松。

    武三思 唐宋诗
  • 春晚過明氏閑居

    寥寥陋巷獨扃門,自樂清虛不厭貧。 數局棊中消永日,一罇酒裏送殘春。 雨催綠蘚鋪三徑,風送飛花入四鄰。 羨爾朗吟無外事,滄洲何必去垂綸。

    李中 唐宋诗
  • 題東林寺聯句

    (徐知證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總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藝文志》作《鳳苑集》〗鍾敬倫〖《全唐詩》無虔修等六人詩〗)古殿巍峨鎮碧峰,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寅(《大典》作「朝」)梵,嶺上孤猿聽晚(《大典》作「曉」)鐘。 (節度使[特]〖時〗進檢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證。 )鴈[□]冷雲生曉檻,虎溪秋月照寒松。 (賜紫僧虔修。 )香飛寶殿籠金像,檜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戀半巖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觀察推官賜紫金魚袋李□。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觀察推官賜緋魚袋王三□。 )竹蔭禪扉(《大典》作「扃」)青靄合,嵐(《大典》作「風」)蒸幽(李壁引作「山」)逕綠苔封。 (司理參軍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聲遠,列巘趍門更憧憧。 高吟況愛無塵境(《大典》作「老來欲脫塵寰境」),吟(《大典》作「閑」)訪空關不厭重。 (管[勾]〖旬〗官賜紫金魚袋鍾敬倫(鍾)。 見《吉石盦叢書》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 )(按:詩末原題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與幕客門館僧閑遊聯題。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五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詩,題作《東林寺天祚二年聯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聯,又聯句者姓名均不著明,統歸知證名下,實誤。 異文頗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詩箋注》卷二八《和蔡樞密種山藥》注引徐知證《棗林聯句》「嵐蒸山徑綠苔封」一句。 「棗林」爲「東林」之誤。 其餘校改,所據爲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同人《貞松老人遺稿·〈廬山記〉校勘記》,羅氏曾參據日本元祿本《廬山記》。 惟《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將詩末原題一行誤植於匡白詩題之上,當改正。 )。

    徐知證 唐宋诗
  • 童丱須知 衣服八篇 其五

    柔桑春繭未登盆,催稅公文已在門。 一口無辜繫囚獄,全家號泣動鄉村。

    史浩 唐宋诗
  • 進詩

    夜靜天中星歷歷,曉來壇上月娟娟。 皇圖鞏固中興業,帝祚遐昌億萬年。

    皇甫坦 唐宋诗
  • 送王誠之舍人使北方得揮字

    歲晏滯急景,霜雪日霏霏。 家居尚無奈,何况披征衣。 舍人使持節,正爾辭帝畿。 揚鞭出門去,言面無幾微。 中朝第一人,沙漠今宣威。 朔庭天驕子,應覺眼見希。 青春反南轅,花柳相光輝。 雍容對宣室,便可持樞機。 蛾眉含笑迎,酌酒爭勞歸。 金碗大如斗,客醉時一揮。

    洪邁 唐宋诗
  • 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夏日田園雜興十二絕 其一二

    蜩螗千萬沸斜陽,蛙黽無邊聒夜長。 不把癡聾相對治,夢魂爭得到藜牀。

    范成大 唐宋诗
  • 爲張功甫賦寒綠

    君家故多書,餘地看寒綠。 食簞到尚懸,牆小摘杞菊。 霜畦新雨餘,柔條已三沫。 貴不數熊蹯,芳鮮落我腹。 口香唾繭紙,細字煩記錄。 平章三百篇,焜耀五千讀。 辛夷與杜若,百世亦臣僕。 士饑固其常,吾事已可卜。 歸來一粲然,毋待髮曲局。

    釋寶曇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