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沒文書每自憐,偷閑出郭一欣然。 稻陂雨細豐年候,槐陌風清嫩暑天。 心似春鴻寧久住,身如秋扇合長捐。 平生士雅今亡恙,老病何由共著鞭。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埋沒文書每自憐,偷閑出郭一欣然。 稻陂雨細豐年候,槐陌風清嫩暑天。 心似春鴻寧久住,身如秋扇合長捐。 平生士雅今亡恙,老病何由共著鞭。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靃靡汀草碧,淋森鷺毛白。 夜起沙月中,思量捕魚策。
皓腕卷紅袖,錦韝臂蒼鶚。 故人斷弦心,稚齒從禽樂。 當年惜貴遊,遺形寄丹雘。 骨象或依稀,鉛華已寥落。 似對古人民,無復昔城郭。 子亦觀病身,色空俱寂寞。
白日下駸駸,青天高浩浩。 人生在其中,適時即爲好。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 順之多吉壽,違之或凶夭。 我初五十八,息老雖非早。 一閑十三年,所得亦不少。 況加祿仕後,衣食常溫飽。 又從風疾來,女嫁男婚了。 胷中一無事,浩氣凝襟抱。 飄若雲信風,樂於魚在藻。 桑榆坐已暮,鐘漏行將曉。 皤然七十翁,亦足稱壽考。 筋骸本非實,一束芭蕉草。 眷屬偶相依,一夕同栖鳥。 去何有顧戀,住亦無憂惱。 生死尚復然,其餘安足道。 是故臨老心,冥然合玄造。
韋子凝而密,任生直且狂。 可憐元福慶,也學坐癡牀。 (見《太平廣記》卷二五○韓琬《御史臺記》引)(《御史臺記》云:「唐元福慶,河南人,拜右臺監察。 與韋虛名、任正名頗事軒昂。 殿中監察朱評之詠曰〖詩略〗。 正名聞之,乃自改爲『俊且強』。 」按:談刻本《太平廣記》錄前段文字,適缺「朱」字。 《全唐詩》卷八七二收入此詩。 其祖本當即談刻本,未察「評之」爲人名,因列入無名氏諧謔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太平廣記》,爲汪紹楹先生校本,此處據明抄本補「朱」字,今即據以重錄。 評之時代,係參據任正名事跡而定。 )。
兵馬守西山,中國非得計。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雲雪閉。 泉澆閣道滑,水凍繩橋脆。 戰士常苦飢,糗粮不相繼。 胡兵猶不歸,空山積年歲。 儒生識損益,言事皆審諦。 狄子幕府郎,有謀必康濟。 胸中懸明鏡,照耀無巨細。 莫辭冒險艱,可以裨節制。 相思江樓夕,愁見月澄霽。
須知風動心摇樹,果見雲生性起塵。 雨霖霖兮日杲杲,點頭彌勒解分身。
情似長江流不斷,亊如芳草剗還生。 此身何苦浮名絆,正擬花時取次行。
古木籠烟半鎖空,高臺隠隠翠微中。 身安不羨三公貴,寧與漁樵卒歲同。
曲江歡宴侍華裾,舞拍琴歌藝有餘。 獨有純臣王叔寶,解陳封禪一篇書。
楚州淮陰娑羅樹,霜露榮悴今何如。 能令草木死不朽,當時爲有北海書。 荒碑雨侵澀苔蘚,尚想墨本傳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