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故山四首 其一

〔宋朝〕 陸游

功名莫苦怨天慳,一櫂歸来到死閑。 傍水無家無好竹,卷簾是處是青山。 滿籃箭竹瑤簪白,壓擔稜梅鶴頂殷。 野興盡時尤可樂,小江烟雨趁潮還。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寄張籍

    夜鏡不照物,朝光何時升。 黯然秋思來,走入志士膺。 志士惜時逝,一宵三四興。 清漢徒自朗,濁河終無澄。 舊愛忽已遠,新愁坐相凌。 君其隱壯懷,我亦逃名稱。 古人貴從晦,君子忌黨朋。 傾敗生所競,保全歸懵懵。 浮雲何當來,潛虯會飛騰。

    孟郊 唐宋诗
  • 且遊

    手裏一杯滿,心中百事休。 春應唯仰醉,老更不禁愁。 弄水迴船尾,尋花信馬頭。 眼看筋力減,遊得且須遊。

    白居易 唐宋诗
  • 李甘詩

    太和八九年,訓注極虓虎。 潛身九地底,轉上青天去。 四海鏡清澄,千官雲片縷。 公私各閑暇,追遊日相伍。 豈知禍亂根,枝葉潛滋莽。 九年夏四月,天誡若言語。 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 夜於正殿階,拔去千年樹。 吾君不省覺,二凶日威武。 操持北斗柄,開閉天門路。 森森明庭士,縮縮循牆鼠。 平生負奇節,一旦如奴虜。 指名爲錮黨,狀跡誰告訴。 喜無李杜誅,敢憚髡鉗苦。 時當秋夜月,日值曰庚午。 喧喧皆傳言,明晨相登注。 予時與和鼎,官班各持斧。 和鼎顧予言,我死知處所。 當庭裂詔書,退立須鼎俎。 君門曉日開,赭案橫霞布。 儼雅千官容,勃鬱吾累怒。 適屬命鄜將,昨之傳者誤。 明日詔書下,謫斥南荒去。 夜登青泥坂,墜車傷左股。 病妻尚在牀,稚子初離乳。 幽蘭思楚澤,恨水啼湘渚。 怳怳三閭魂,悠悠一千古。 其冬二兇敗,渙汗開湯罟。 賢者須喪亡,讒人尚堆堵。 予於後四年,諫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於時一裨補。 拜章豈艱難,膽薄多憂懼。 如何干斗氣,竟作炎荒土。 題此涕滋筆,以代投湘賦。

    杜牧 唐宋诗
  • 山上樹

    日暖上山路,鳥啼知已春。 忽逢幽隱處,如見獨醒人。 石冷開常晚,風多落亦頻。 樵夫應不識,歲久伐爲薪。

    于武陵 唐宋诗
  • 滁上懷周賀

    就枕忽不寐,孤懷興歎初。 南譙收舊曆,上苑絕來書。 暝雪細聲積,晨鐘寒韻疎。 侯門昔彈鋏,曾共食江魚。

    方干 唐宋诗
  • 贈臨上人

    不計禪兼律,終須入悟門。 解空非有自,所得是無言。 眼豁浮生夢,心澄大道源。 今來習師者,多鏁教中猿。

    杜荀鶴 唐宋诗
  • 辭訣友人詩(題擬)

    非意延非罪,離友復離親。 山川萬里隔,方勞七尺身。 遊魂長去楚,分念獨留秦。 自匪相知者,誰憐死別人。

    法琳 唐宋诗
  • 灼灼歌 三

    舞停歌罷來中坐。 (見同書卷十《迎春樂》注引《灼灼歌》)(按:《片玉集注》引《麗情集》中詩,或稱篇名,或稱作者,或並引之,頗不一致,可參本書卷十八元稹《崔徽歌》條按語及拙輯《蘇舜欽詩文續拾》《愛愛歌》附按。 就《灼灼歌》三句出處不同稱引考察,可知「崔班」即爲崔珏之誤。 《才調集》卷三錄韋莊《傷灼灼》詩,可證崔珏與灼灼恰爲同時之人,有作詩之可能。 灼灼故事,詳《綠窗新話》卷上引《麗情集》。 又按:《全唐詩》卷五九一收崔珏《門前柳》,首句缺一字。 《文苑英華》卷三三七、《全蜀藝文志》卷十八收此詩皆不缺,前者作「先」,後者作「早」。 詩不重錄。 )。

    崔珏 唐宋诗
  • 偈頌(幷序○序爲南嶽齊己撰) 十五

    劫火曾將無氣吹,不勞心力當時萎。 人天不見風塵起,怖息無招各自歸。 。

    居遁 唐宋诗
  • 施磨衲與惠因長老

    三韓山川悉漢地,其中佛法亦復然。 王子義天不思議,剪除須髮作佛事。 東渡參問三乘法,無爲分與最上乘。 喜抱方袍入浄人,有僧恭敬能攝受。 寶華粲縟並文綺,金針細衲成帖相。 衣裓一一如來法,一一針孔藏妙用。 經歷百千無退轉,佛光律儀不曾失。 我以至寶易得之,每善護持神通藏。 是故回施惠因老,願以此衣覆法身。 天風海濤助潮音,普聞四衆及一切。 常如此袍無斷滅,惠因法施亦無窮。 楖栗橫拈師子牀,法法流通並東海。

    曹勛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