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翁兒女舊論姻,酒擔羊腔喜色新。 不遣交情隔生死,固應世好等朱陳。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兩翁兒女舊論姻,酒擔羊腔喜色新。 不遣交情隔生死,固應世好等朱陳。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淥萍與荷葉,同此一水中。 風吹荷葉在,淥萍西復東。
夷女采山蕉,緝紗浸江水。 野花滿髻妝色新,閑歌[欸]乃深峽裏。 [欸]乃知從何處生,當時泣舜腸斷聲。 翠華寂寞嬋娟沒,野篠空餘紅淚情。 青煙冥冥覆杉桂,崖壁凌天風雨細。 昔人幽恨此地遺,綠芳紅豔含怨姿。 清猨未盡鼯鼠切,淚水流到湘妃祠。 北人莫作瀟湘遊,九疑雲入蒼梧愁。
危樓送遠目,信美奈鄉情。 轉岸孤舟疾,銜山落照明。 蕭條看草色,惆悵認江聲。 誰會登臨恨,從軍白髮生。
吳中煙水越中山,莫把漁樵謾自寬。 歸泛扁舟可容易,五湖高士是拋官。
紫檀衣且香,春殿日尤長。 此地開新講,何山鏁舊房。 僧名喧北闕,師印續南方。 莫惜青蓮喻,秦人聽未忘。
隴山飛落葉,隴雁度寒天。 愁見三秋水,分爲兩地泉。 西流入羗郡,東下向秦川。 征客重回首,肝腸空自憐。
夫妻擬百年,妻即在前死。 男女五六箇,小弱未中使。 衣破無人縫,小者肚露(一作「路」)地。 更娶阿娘來,不肯縫補你。 入戶徒衣食,不肯知家事。 合鬪遺啾唧,阿娘嗔兒子。 家內既不和,靈神(張將二字互乙)不歡喜。 後母即後翁,故故來相值。 [□□□□□],故來尋常事。 欲得家裏知,孤養小兒子。 (以上三十六首皆錄自前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二劉復輯《敦煌掇瑣》三○,原件編號爲伯三四一八。 據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五參校。 張氏另參用了伯三七二四、斯六○三二及蘇二八五二卷點校。 )(按:劉復《敦煌掇瑣》目錄謂此卷卷殘,抄出者共五十二首。 童養年輯《全唐詩續補遺》卷二據以選錄十首。 今將童氏未錄者全部錄出,合計共得詩四十二首,不及劉氏所言之數,因篇章分合不同之故耳。 又劉氏於末首眉批:「原本似未寫完。 」然細審詩意及押韻,似第十七句脫去,全詩已抄完。 原卷首殘尾不殘。 按:上錄伯三四一八、伯三七二四、伯六○三二等三卷所錄五言詩,原皆不題作者。 張錫厚考爲王梵志作。 然此組詩內容與王梵志詩有較大不同,是否即王梵志作,尚可討論。 今姑從張說,錄存於王詩之末,以俟考詳。 )。
虛空問萬像,萬像答虛空。 何(《景德傳燈錄》作「誰」)人親得聞,木叉丱角童。 (《祖堂集》卷十七、《景德傳燈錄》卷十。 )。
月寒江清夜沈沈,美人一笑千黃金。 垂羅舞縠揚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 子夜吳歌動君心,動君心,冀君賞。 願作天池雙鴛鴦,一朝飛去青雲上。
風光無頼惱詩翁,健筆凌雲思未慵。 長句數篇欺白雪,江山浩蕩發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