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觀月

〔宋朝〕 陸游

清風發疏林,皦月上素壁。 悠然倚庭楯,愛此風月夕。 人間好時節,俯仰成宿昔。 少年不痛飲,老大空嘆息。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負春

    病來道士教調氣,老去山僧勸坐禪。 孤負春風楊柳曲,去年斷酒到今年。

    白居易 唐宋诗
  • 贈元和十三年登第進士

    春官南院粉牆東,地色初分月色紅。 文字一千重馬擁,喜歡三十二人同。 眼看魚變辭凡水,心逐鸚飛出瑞風。 莫怪雲泥從此別,總曾惆悵去年中。

    陳標 唐宋诗
  • 退居漫題七首 五

    詩家通籍美,工部與司勳。 高賈雖難敵,微官偶勝君。

    司空圖 唐宋诗
  • 翫珠吟

    識得衣中寶,無明醉(伯作「酒」)自惺(《燈錄》、《通載》、伯作「醒」)。 百骸俱(《燈錄》、《宗鏡錄》作「雖」)潰散(伯作「悔盡」),一物鎮長靈。 知(《通載》作「智」)境渾非體(伯作「智劍揮非體」),尋(伯、《燈錄》、《通載》作「神」)珠不定(伯作「見」)形。 悟即(伯、《燈錄》、《通載》作「則」)三身佛,迷疑萬卷經。 在心心豈(《燈錄》、《通載》、伯作「可」)測,居(《燈錄》、《通載》作「歷」)耳耳難聽。 罔像先天地,淵玄(《燈錄》、《通載》作「玄泉」,伯作「懸泉」)出杳冥(伯作「名」)。 本剛非鍛(伯作「斷」)鍊,元淨(《燈錄》、《通載》作「鏡」)莫澄停(伯作「亭」、《燈錄》、《通載》作「渟」)。 盤泊(《通載》作「礴」)逾(伯作「轉」,《燈錄》、《通載》作「輪」)朝日,玲瓏(伯作「鈴鑨」)暎曉星。 瑞光流不滅,真澄(伯作「氣」)濁還清(《燈錄》、《通載》作「真氣觸還生」)。 鑒照崆峒(伯作「空洞」)寂,勞(《燈錄》、《通載》、伯作「羅」)籠法界明。 剉(《燈錄》作「挫」,伯作「春」)凡功不滅(伯作「狹」),超聖果非盈。 龍女心親獻,虵(《燈錄》、《通載》作「闍」)王口自傾(伯作「經」,《燈錄》、《通載》作「呈」)。 護鵝人却活,黃雀義(《燈錄》、《通載》作「意」)猶輕。 解語非關舌,能言不是聲。 絕邊彌瀚(《燈錄》、《通載》作「汗」)漫,三(《燈錄》、《通載》作「無」)際等空平。 演教非爲教(《燈錄》、《通載》作「說」),聞名不(《燈錄》作「勿」,《通載》作「忽」)認名。 (伯無以上四句)。 二(伯、《通載》、《燈錄》作「兩」)邊俱不(《通載》作「莫」)立(伯作「守」),中道不須行。 見月休看(《燈錄》、《通載》作「觀」)指(伯作「紙」),歸(伯作「知」,《燈錄》、《通載》作「還」)家罷問程(伯作「逞」)。 識心豈測(《燈錄》作「心則」,伯、《通載》作「心即」)佛,何佛更堪成。 (按:《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收丹霞和尚《翫珠吟二首》,此爲其二。 另伯三五九七卷、《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六亦收此詩。 異文並注出。 《宗鏡錄》卷四十收「百骸雖潰散,一物鎮長靈」二句,題作《般若吟》,不注作者名。 )。

    天然 唐宋诗
  • 兵要望江南 占雷第九(京本列第二十五○三十一首) 五

    兵發日,雷動我軍營。 天助威靈軍得勝,若居彼上我勞軍,審細聽其聲。

    易靜 唐宋诗
  •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其三

    依依楊柳繞溪斜,黑白溪頭鵠伴鴉。 雨過蕪菁自春色,一叢茅屋野人家。

    王之道 唐宋诗
  • 偈十首 其一

    外罷諸緣絕言語,內無喘息合幽玄。 心如牆壁忘功處,以入道源空劫前。

    釋慧暉 唐宋诗
  • 挽李制幹子誠 其二

    文字紛紛更問兵,秋燈束髮尚青熒。 便令三子成門戶,却許諸孫說典型。 隔水忽傳朝露曲,行人長數夕陽亭。 河東健筆惟諸薛,梅子崗邊爲勒銘。

    林光朝 唐宋诗
  • 鑑堂初夏把酒

    新笋過林竹有筠,老蠶登箔繭成身。 日穿雲出潜驅霧,風捲花飛猛送春。 乳燕簾櫳中晝後,綠陰池館一番新。 欲酬佳致須何物,莫厭芳醪滿入唇。

    鄧深 唐宋诗
  • 偈頌十首 其六

    靈山一句無差別,直截分明爲君决。 藕絲孔裏騎大鵬,竹篦打落天邊月。

    釋德光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