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新製葛衣成,二寸藤冠覺髮輕。 凈掃中庭延月色,緩拖拄杖聽蟬聲。 微凉便欲疏紈扇,小醉何妨倒玉罌。 八尺風漪真美睡,故應高枕到窗明。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幽人新製葛衣成,二寸藤冠覺髮輕。 凈掃中庭延月色,緩拖拄杖聽蟬聲。 微凉便欲疏紈扇,小醉何妨倒玉罌。 八尺風漪真美睡,故應高枕到窗明。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嶺外音書絕,經年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雨灑江聲風又吹,扁舟正與睡相宜。 無端戍鼓催前去,別却青山向曉時。
嬰兒迤邐降瑤階,手握玄珠直下來。 半夜紫雲披素質,幾回赤氣掩桃顋。 微微笑處機關轉,拂拂行時戶牖開。 此是吾家真一子,庸愚誰敢等閑猜。
海棠未坼,萬點深紅,香包緘結一重重。 似含羞態,邀勒春風,蜂來蝶去,任遶芳叢。 昨夜微雨,飄灑庭中,忽聞聲滴井邊桐。 美人驚起,坐聽晨鐘,快教折取,戴玉瓏璁。
閒思塵世大悠哉,進趣門中盡可該。 拋却工夫平世路,枉勞心力搆僊臺。 隘空雲水千重合,帀野烟霞一徑開。 幸有圓成平坦處,辛勤誰解望山來。
親祝星魚裂繪綃,再旬方見瑞英飄。 陰連臘底寒威在,潤壓春頭癘氣銷。 碎粒有聲欺瓦屋,亂花無次惱林條。 府中上客真才子,首爲常民續楚謠。
不容巴國戀深仁,使節朝馳詔墨新。 山水兩川奇勝地,典刑三晉老成人。 使星正自臨東井,卿月元來照紫宸。 自是皋陶多邁種,歸毘舜德詠臣隣。
六王失國四海歸,秦皇東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減,名與蒼頡爭飛馳。 自言功德可歌頌,黔首箇箇愚無知。 海神何故獨拒命,風濤塞路蟠蛟螭。 羣臣諂佞仙藥遠,死生治亂分兩歧。 山靈不可守碑記,片段應作龜牀支。 陵谷雖存世代異,耳目雙被誕者欺。 只餘紙本落人世,千古遺臭東南崖。 我聞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見非昔時。 何山距縣四十里,符合傳記壯且奇。 眾峰乃是子孫行,古木幾換蛟龍枝。 指東作西未足怪,父老流傳從小兒。 政如塗山玉帛會,漫不可考歲久之。 梁君吏隱年甚少,鬰鬰寸角初解麋。 裹糧挈榼訪古跡,氣味蕭散如分司。 忽聞片石在絕頂,小篆無乃斯翁爲。 手披荆棘訶虎兕,拄杖直叩山頭皮。 糢糊豈復有字畫,此物及見秦亂離。 當時威勢振天下,不言慘毒民嗟咨。 乘輿所至爲刀鋸,方嶽何暇安禮儀。 關中屢棄百二險,曆數浪指億萬期。 君臣乃爾自賢聖,鯁論不復相瑕疵。 陳迹安知百世後,樵夫牧子笑脫頤。 興亡俄頃三歎息,撫掌重閱太史辭。 假使玉筯餘筆畫,文過其實世所嗤。 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應悔燔書詩。
東吳五月黄梅雨,南浦孤舟白髮翁。 貂插朝冠金絡馬,多年不入夢魂中。
嬾龍入戶養慷枝,罷聽風雷却聽詩。 頭角不爭雲雨會,精神如畏雪霜欺。 莫教畫手流傳去,生怕時人取次知。 此腹可憐終不負,琅玕朝暮爲君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