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毫端萬斛珠,眼前百輩不枝梧。 盛名豈待它年見,公論何曾一日無。 我老杜門惟足睡,君豪折簡固難呼。 此詩强欲相題目,堪笑衰翁膽滿軀。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趙子毫端萬斛珠,眼前百輩不枝梧。 盛名豈待它年見,公論何曾一日無。 我老杜門惟足睡,君豪折簡固難呼。 此詩强欲相題目,堪笑衰翁膽滿軀。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霜鴈羣飛下楚田,羈人掩淚望秦天。 君行江海無定所,別後相思何處邊。
涼風颯窮巷,秋思滿高雲。 吏隱俱不就,此心仍別君。 素懷宗淡泊,羈旅念功勳。 轉憶西林寺,江聲月下聞。
(皎然名晝,以貞元元年終山寺。 有集十卷,于頔序集。 貞元八年正月,勅寫其文集入於秘閣,天下榮之。 又著《儒釋交遊傳》及《內典類聚》共四十卷,《號呶子》十卷,時貴流布。 元和四年,太守范傳正、會稽釋靈澈同過舊院,就影堂傷悼彌久,遺題曰:)道安已返無何鄉,慧遠來過舊草堂。 余亦當時及門者,共吟佳句一焚香。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一六九《僧部列傳》引《高僧傳》)(見《宋高僧傳》卷二十九《唐湖州杼山皎然傳》。 「以貞元元年終山寺」,《宋高僧傳》作「以貞元年終山寺」。 據趙昌平考證,皎然約卒於貞元末。 )。
寒花冷艷爲誰發,霜露泠泠祇汝侵。 弱質向人如有託,清香絕世本無心。 會逢仙老收靈藥,不用騷人費苦吟。 十載豈無陶靖節,東籬蕭索待知音。
蜀犀無用苦奔忙,百尺江心如許長。 無數鸕鷀巢徹頂,只將險絕作尋常。
富貴常求繫日繩,阨窮却羨棄家僧。 强顔始覺貧爲害,對鏡方嗟老可憎。 出戶風霜欺短褐,讀書父子共昏燈。 聖師夢奠二千載,一卷遺言終可憑。
星淡孤螢月一梳,迎春早起正愁予。 土牛只解催人老,春氣自來何事渠。 官柳野梅殘雪後,金幡玉勝曉光初。 却思歸跨春山犢,繭栗仍將掛漢書。
新浴換輕縠,披襟臨榧臺。 好風知人意,爲我東南來。 晚池雨草青,庶足充徘徊。 呼兒具綠樽,聊進納涼杯。 一酌暑氣消,再酌愁懷開。 三爵竟酩酊,浩歌臨蒼苔。
九勸農家納稅租,莫教縣吏更追呼。 只催常賦他無擾,合體公家有與無。
太初談赤松,中古說黄石。 笑策導引勳,鬚鬢白成黑。 金華得道人,綴自仙之籍。 雖因習墮緣,久悟空爲色。 泥丸至丹田,蓋著半生力。 若爲鬢與鬚,白者日加益。 陸展餘染方,豈固未全得。 老聃生世初,鬅鬙頭已白。 公白纔十年,視聃遲半百。 紙帳掛齋中,竹奴欹枕側。 染亦無所施,元方不須覓。 或疑白之根,勃窣蟠胸臆。 太白緣搜詩,少陵爲憂國。 根未能中芟,華寧不外茁。 根華理固然,抑復容有說。 春淺未多溫,臘頹有餘冽。 紛紛破萼梅,衮衮放花雪。 融結上鬢鬚,愈白愈清絕。 少於仁用功,晚以靜爲德。 厭坐廣平堂,歸住子雲宅。 卧聽兒吟哦,起視孫戲劇。 頤間瑩生朱,眼底光盎墨。 鬢鬚從白盡,不失壽箕翼。 切毋痛著梳,更勿閑事鑷。 長留與人看,知是老仙伯。 曳裾客盈門,我獨有詩癖。 齒願與公俱,倒指滿千億。 年年賦壽詩,歲歲爲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