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帷聽雨聲,開戶延月色。 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 徐行舒血脈,危坐學踵息。 吾聞諸先賢,養生莫如嗇。
无
其他无
〔宋朝〕 陸游
下帷聽雨聲,開戶延月色。 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 徐行舒血脈,危坐學踵息。 吾聞諸先賢,養生莫如嗇。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帝子蒼梧不復歸,洞庭葉下荆雲飛。 巴人夜唱竹枝後,腸斷曉猿聲漸稀。
青山直遶鳳城頭,滻水斜分入御溝。 新教內人唯射鴨,長隨天子苑東遊。
仙洞千年一度開,等閑偷入又偷廻。 桃花飛盡東風起,何處消沈去不來。
曉鐘催早朝,自是赴嘉招。 舟泊湘江闊,田收楚澤遙。 雁驚起衰草,猨渴下寒條。 來使黔南日,時應問寂寥。
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染出輕羅莫相貴,古人崇儉誡奢華。
絳宮珠闕敞仙家,蜺裳羽旆自淩霞。 碧落晨飄紫芝蓋,黃庭夕轉綵雲車。 周旋宇宙殊非遠,窵望蓬壺停翠幰。 千齡一日未言[賒]({目佘}),億歲嬰孩誰謂晚? 逶迤鳯舞時相向,變囀鸞歌引清唱。 金漿既取玉杯斟,玉酒還用金膏釀。 駐逈遊天域,排空[聊]憩息。 宿志慕三元,翹心祈五色。 [仙]儲本性諒難求,聖迹奇術秘[玄](元)猷。 願[允]丹[誠]賜靈藥,方期久視御隆周。 (見趙紹祖《金石續鈔》卷一)(〖1〗案石刻題作《雜言遊仙篇》,下署「御製,奉宸大夫臣薛曜書。 」〖2〗趙紹祖《金石續鈔》跋尾:「末句云:『方期久視御隆周。 』則此詩久視元年作而刻之於石者也。 武氏此詩不見於他書,而今古金石家亦未有著於錄者,故存之。 」〖3〗又按詩中日,原作●;天,原作●;聖,原作●;附注中臣,原作●,均武后所製新字。 〖4〗此詩又見收於武億《偃師金石遺文記》卷上、乾隆《偃師縣志》卷二七武億撰《金石錄》上〖此即將前列武億書收入〗、孫星衍《續古文苑》卷四、王昶《金石萃編》卷六三,另畢沅《中州金石記》亦著錄,但未錄原文。 上列各本,錄文)(稍有出入,校如次:「窵望」,上列四書皆作「寫望」;「{目佘}」四書皆作「賒」,今據改;「相向」,武億錄作「相尚」;「聊憇息」之「聊」字,「仙儲」之「仙」字,《金石續鈔》原缺,據尚書補;「本性」之「性」字,武億及王昶錄本皆缺;「玄猷」之「玄」字,《金石續鈔》作「元」,武億錄作「玄」,《金石萃編》及《續古文苑》皆注明爲廟諱,故據改;「願允丹誠」之「允」、「誠」二字,諸本皆缺,惟《續古文苑》不缺,今據補。 )。
冷月霜天道者孤,一堂禪侶守寒爐。 衲衣穿處冰侵骨,夜坐更深炭也無。
千山忽暗雨來時,天末濃雲送落暉。 老眼平生飽風浪,猶憐別浦釣船歸。
省分由來拙,操心本自危。 十年今得調,三匝此逢枝。 攘臂貪豐粟,裝懷倦訴詞。 竹林誰見憶,迢遞始平麾。
香山居士頭欲白,秋風吹作湓城客。 眼看世事等虛空,雲夢胸中無一物。 舉觴獨醉天爲家,詩成萬象遭梳爬。 不管時人皆欲殺,夜深江上聽琵琶。 賈胡老婦兒女語,淚濕青衫如著雨。 此公豈作少狂夢,與世浮沉聊爾汝。 我來後公三百年,潯陽至今無管絃。 長安不見遺音寂,依舊康廬翠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