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道院偶述二首 其二

〔宋朝〕 陸游

憶在青城煉大丹,丹成垂欲上仙班。 飄零未忍塵中老,猶待時平隠華山。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贈別

    南遊曾共遊,相別倍相留。 行色迴燈曉,離聲滿竹秋。 穩眠彭蠡浪,好醉岳陽樓。 明日逢佳景,爲君成白頭。

    鄭谷 唐宋诗
  • 荅同年李昉見贈次韻

    詞場幾度讓長鞭,又向清朝賀九遷。 品秩雖然殊此日,歲寒終不改當年。 馳名早已超三院,侍直仍忻步八磚。 今日相逢翻自媿,閑吟對酒倍潸然。

    鄧洵美 唐宋诗
  • 宿山寺

    溪山盡日行,方聽遠鐘聲。 入院逢僧定,登樓見月生。 露垂群木潤,泉落一岩清。 此景關吾事,通宵寐不成。

    孟貫 唐宋诗
  • 贈山居黃道士

    潔身何必是,避俗豈能全? 動息都無隔,浮沉最可憐。 嵇山《高士傳》,莊叟《讓王篇》。 逃名遂得志,□□若爲傳?。

    王績 唐宋诗
  • 明道頌

    思思似有蹤,明明不知處。 借問示宗賓,徐徐暗迴顧。 。

    智閑 唐宋诗
  • 讀林罕小說

    倉頡鸛鳥跡,於是創文字。 原其制作心,本以便記事。 呼讀猶强名,况乃論位置。 周人建小學,六書分義類。 特令授童蒙,庶幾別同異。 奈何中古後,穿鑿失倫次。 蟲皿晉醫言,止戈楚人誌。 宋更𩢍作騧,秦易辠爲罪。 三刀自夢徵,兩日因讖記。 山絲已怪妄,門草更茫昧。 白水及緋衣,皆是表符瑞。 解槐與說棗,抑又出譏戲。 形聲罕復論,一切歸會義。 咄哉許祭酒,著論窮巧慧。 流俗喜不根,傳授滿當世。 廷尉議三章,諸生談六藝。 往往授其言,大抵皆附會。 林生最晚出,紛亂尤自恣。 何言斯亭上,刻石高贔屭。 却思荆舒禍,對此頻雪涕。 憑誰掩其惡,水火爲焚棄。

    晁公武 唐宋诗
  • 臘殘

    臘殘梅破靨,春近柳含滋。 指日驩娛地,東風浩蕩時。

    姜特立 唐宋诗
  • 江村二首 其一

    江村一雨喜塵清,隱隱雷車意未平。 莽蒼郊原來暮色,颼飀林壑起秋聲。 書希簡古終難近,詩慕雄渾苦未成。 白首愈悲知我少,從今一技不須名。

    陸游 唐宋诗
  • 新種

    新種枇杷花便稠,被香勾引過溪頭。 黄蜂紫蝶都來了,先賞輸渠第一籌。

    張鎡 唐宋诗
  • 送趙進臣持閩憲節

    任官自古惟賢材,天子耳目寄外臺。 祥刑所繫切民命,可不於此欽恤哉。 猗嗟東南俗脆弱,獨有閩嶺高崔嵬。 山川風氣頗相等,挾剛負險不可摧。 自來巖谷多嘯聚,屢遣使者殲渠魁。 今幸田里各安業,畢竟習俗懷陰猜。 侵陵矯虔或未免,獄訟不平良善災。 民强官弱亦已久,往往州縣翻低回。 政須繡斧肅風采,坐使一方公道開。 秋霜凜烈懲其姦,撲滅不復然死灰。 陽和寬大布德意,撫摩窮困如嬰孩。 湘江之水碧悠悠,使君昔日曾徘徊。 于今八州復延頸,洗冤澤物須公來。 澄清本是平生志,從此四境無氛埃。 勿謂故園有松菊,長憶三徑荒莓苔。

    陳文蔚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