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東注。 我有孤姪在海浦,三年不見兮使我心苦。 采蕨於山,緡魚於淵。 我徂京師,不遠其還。
无
其他无
〔唐朝〕 韓愈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東注。 我有孤姪在海浦,三年不見兮使我心苦。 采蕨於山,緡魚於淵。 我徂京師,不遠其還。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花鴨無泥滓,堦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羣心妒,休牽衆眼驚。 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鳴。
春盡未離關,之官亦似閑。 不嫌請薄俸,爲喜帶名山。 默禱三真後,高吟十字還。 祗應江上鳥,時下訟庭間。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地上青草出,經冬今始歸。 博陵無近信,猶未換春衣。 憐汝不忍別,送汝上酒樓。 初行莫早發,且宿霸橋頭。 功名須及早,歲月莫虛擲。 早年已工詩,近日兼注易。 何時過東洛,早晚度盟津。 朝歌城邊柳嚲地,邯鄲道上花撲人。 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 曾上君家縣北樓,樓上分明見恆嶽。 中山明府待君來,須計行程及早回。 到家速覓長安使,待汝書封我自開。
金庭隔塵聳,玉柱插天浮。 石古不知歲,谿虛長欲秋。 繡重紅錯翠,錦簇閣兼樓。 望裏三州遠,吟邊松月留。
生棲雲際巘,沒葬寺傍村。 破案殘經卷,新墳出樹根。 松悲隔溪路,月照舊山門。 自昔多詩句,而今幾許存。
家住黄花入麥村,閑將稚子出柴門。 草根螢墮久開闔,雲際月行時吐吞。 未分悲憂攻齒髮,已將生死付乾坤。 舊書半蠧猶堪讀,糲飯藜羮莫更論。
生怕炎天老又逢,草蟲扇子獻奇功。 還將多稼亭前月,卷盡西湖柳上風。 蚱蜢翅輕塗翡翠,蜻蜓腰細滴猩紅。 舊時綠鬢常州守,今作霜髯一秃翁。
秋風吹我衣,秋水洗我心。 乘風直上葛仙頂,仙家樓閣烟霞深。 蓬萊何曾弱水隔,兜率有天纔咫尺。 等閑拍手倚闌干,驚起蛟龍移窟澤。 試劍石老蒼苔封,洗藥池在丹砂紅。 老仙騎鶴去未還,投崖何處尋遺蹤。 霏霏濛濛天欲霜,神州萬里何茫茫。 昆明水淺劫灰冷,幾見東海成田桑。 洞簫吹斷月滿堂,夢中恍惚侍玉皇。 覺來兩袖携天香,是非憂樂俱兩忘。 驂騏麟,翳鳳凰,得與爾,高翱翔。 仙翁一笑白雲上,贈我長房青竹杖。 明朝去向葛溪濱,莫遣風雷驚世人。
乃祖至和間,忠謀書鼎彝。 但知陛下聖,豈知吾言危。 元祐愛君語,讀者猶涕洟。 典刑今不亡,盛德故在茲。 歲晚子過我,秀若齋房芝。 持身蹈規矩,出語無瑕疵。 向來長安道,詎肯舍靈龜。 萬里一泮宮,行囊幾新詩。 湘山足幽勝,而水清漣漪。 登臨豈不樂,邂逅枌榆思。 我懶抱僻學,絕絃理朱絲。 子獨慕千載,悠然契心期。 豈不爲我留,感此節物移。 臨岐撫陳編,爲子三噫嘻。 高深諒何極,循求有端倪。 願言勉事此,奕葉光前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