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塵土漲郊墟,六六峰頭夢覺餘。 竹色喚人來下馬,亂蟬深處有圖書。
无
其他无
〔宋朝〕 范成大
夕陽塵土漲郊墟,六六峰頭夢覺餘。 竹色喚人來下馬,亂蟬深處有圖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萬條金線帶春煙,深染青絲不直錢。 又免生當離別地,宮鵶啼處禁門前。
水雲開霽立高亭,依約黎陽對福星。 只見篇章矜鏤管,不知勳業柱青冥。 早緣入夢金方礪,晚爲傳家鼎始銘。 鶴髪四垂煙閣遠,此生何處拜儀形。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鴈,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五月五日日亭午,獨自騎驢入山隝。 來到君家不見君,下驢倚杖叩君戶。 驚起山童開山扉,黃犬摇尾銜人衣。 試問先生住何處,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歸。 引我池中看釣磯,池中數箇白鷗兒,見人慣後癡不飛。 待君歸來君未歸,卻復騎驢下翠微。 (見仁和張大昌輯《臨平記補遺》卷四。 )(《全唐詩續補遺》卷六據《咸淳臨安志》卷九五《紀遺》收此詩,題作《謁丘真人不遇》,今刪彼存此,錄其異文如次:「亭午」作「卓午」,「入山」作「上山」,「歸來」作「君歸」。 )(〖1〗《臨平記補遺》:「曲園先生曰:『沈〖沈謙〗記於唐人贈邱丹詩悉錄之,而失錄此詩。 按此詩見宋陳郁《藏一話腴》,云「邱本唐人,棄官學道於此,顧況訪之」云云。 有詩無題。 姑據《話腴》題爲《訪邱員外丹》,未知原題云何也。 』」)。
策駕玄中漢,轡素扶希(一作「桑」)林。 妙微渾混遘,長扇回五煙。
十相從明主,唯公望最隆。 召周雖異迹,李郭本心同。 未遇升天藥,空餘濟世功。 薰風歌吹咽,泪盡古城東。
煮豆烹蔬當果殽,固應杯酌盡陶匏。 池塘瀲瀲荷浮葉,門巷陰陰筍放梢。 三畝荒園存故業,一編蠹簡得深交。 弊廬經雨穿將徧,欲向村東自割茅。
山居道是沒空庭,不道誠齋敞更明。 萬里青天元是水,半輪皎月忽成冰。 只今夏熱已如此,若到秋高何似生。 玉兔素娥兼老子,三家一樣雪鬅鬙。
是非無遇不心亨,此道吾猶及老成。 知己相逢須管鮑,傳家各自歎韋平。 幽居幸有簞瓢樂,高枕從看宇宙清。 富貴儻來安足計,且應尊酒話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