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多稼亭看梅二首 其二

〔宋朝〕 楊萬里

梅花不合太爭春,政盛開時却惱人。 試折一枝輕著手,驚飛萬點撲衣巾。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傷歌行

    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君繫御史府。 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 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 身著青衫騎惡馬,東門之東無送者。 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蹏下。 長安里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 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

    張籍 唐宋诗
  • 赤谷西崦人家

    躋險不自喧,出郊已清目。 溪回日氣暖,徑轉山田熟。 鳥雀依茅茨,藩籬帶松菊。 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

    杜甫 唐宋诗
  • 登相國寺閣

    晴日登臨好,春風各望家。 垂楊夾城路,客思逐楊花。

    劉商 唐宋诗
  • 五言 九

    靈丹產太虛,九轉入重爐。 浴就紅蓮顆,燒成白玉珠。 水中鉛一兩,火內汞三銖。 喫了瑤臺寶,升天任海枯。

    呂巖 唐宋诗
  • 小窗

    粉雲牙貼小窗凉,坐見澄波泛夕陽。 更持夜深方有意,半環新月上重牀。

    錢弘俶 唐宋诗
  • 李德裕相公貶崖州三首 三

    閑(《塵史》作「田」、《苕》作「開」)園不解栽桃李,滿地唯聞種蒺藜。 萬里崖州君自去,臨行惆(《塵史》作「怊」)悵欲怨誰? (見《四部叢刊》影印那波道圓本《白氏文集》卷二十,以《塵史》卷中、《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三參校。 )(〖1〗蘇轍《欒城後集》卷規模十一《書白樂天集後二首》云:「會昌之初,李文饒用事,樂天適已七十,不一二年而沒。 嗟夫,文饒尚不能置一樂天於分司中耶? 然樂天每閑冷衰病,發於詠歎,輒以公卿投荒僇死、不獲其終者自解,余亦鄙之。 至其《聞文饒謫朱崖三絕句》,刻核尤甚,樂天雖陋,蓋不至此也。 且樂天死於會昌之初,而文饒之竄,在會昌末年,此決非樂天之詩。 豈樂天廿徒淺陋不學者陋益之邪?樂天之賢,當爲辨之。 」〖2〗王得臣《塵史》卷中云:「令狐先生曰:『唐白傅以丞相李德裕貶崖州爲三絕句,便不負世人訾毀。 』予以爲詩三百皆出聖賢發憤而爲,又何傷哉。 後嘗語於客,會安陸令李楚老翹叟在坐上,曰:『非白公之詩也。 白公卒於李貶之前。 』予因按《唐史》,會昌六年白公卒,是歲宣宗即位,明年改元大中,又明年李貶,蓋當時疾李者托名爲之附於集。 詩曰〖略〗。 予觀其詞意鄙淺,白爲雜律詩譏世人,故人得以輕效之。 」〖3〗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十三云:「余以《元和錄》考之,居易年長於德裕,視德裕爲晚進。 方德裕任浙西觀察使,居易爲蘇州刺史,德裕以使職自居,不少假借,居易不得以卑禮見,及其貶也,故爲詩云〖略〗。 然《醉吟先生傳》及《實錄》皆謂居易會昌六年卒,而德裕貶於大中二年,或謂此詩爲僞。 余又以《新唐書》二人本傳考之,會昌初,白居易以刑部侍郎致仕,六年卒。 李德裕大中二年貶崖州司戶參軍。 會昌盡六年,距大中二年,正隔三年則此三詩非樂天所作明甚。 但蘇子由以謂樂天死於會昌之初,而文饒竄於會昌之末,偶一時所記之誤耳。 」按:今參諸家之說,收三詩爲無名氏作。 )。

    無名氏 唐宋诗
  • 三月五日游劉光世園

    南高峰下訪餘春,霽草浮光暖更薰。 日轉暮山添著色,風旋湖水作回紋。 飄零大士天花雨,驚顧將軍畫棟雲。 興盡不須呼麴友,他時來飯一甌芹。

    朱翌 唐宋诗
  • 徯諸同年和章久之無耗再用前韻

    勞君携酒出郊坰,强緝巴詞醉墨輕。 我輩詎能捐習氣,伊人底事寡詩情。 漫令抆目朝朝望,無復揮毫字字清。 冷淡生涯殊不惡,想應著意諱窮名。

    黄公度 唐宋诗
  • 清白泉

    聖人達節猶憎盜,志士清心肯飲貪。 試問卧龍山下酌,世間無似此泉甘。

    王十朋 唐宋诗
  • 晚春感事四首 其二

    和風薄靄過清明,減盡重裘覺體輕。 正午軒窗無樹影,乍晴阡陌有鶯聲。 醸成西蜀鵝雛酒,煮就東坡玉糁羮。 捫腹翛然出門去,春郊何處不堪行。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