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繡簷前柳散垂,守門宮女欲攀時。 曾經玉輦從容處,不敢臨風折一枝。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涯
碧繡簷前柳散垂,守門宮女欲攀時。 曾經玉輦從容處,不敢臨風折一枝。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瘦郭有志氣,相哀老龍鍾。 勸我少吟詩,俗窄難爾容。 一口百味別,況在醉會中。 四座正當喧,片言何由通。 顧余昧時調,居止多疎慵。 見書眼始開,聞樂耳不聰。 視聽互相隔,一身且莫同。 天疾難自醫,詩癖將何攻。 見君如見書,語善千萬重。 自悲咄咄感,變作煩惱翁。 煩惱不可欺,古劍澁亦雄。 知君方少年,少年懷古風。 藏書拄屋脊,不惜與凡聾。 我願拜少年,師之學崇崇。 從他笑爲矯,矯善亦可宗。
賢人多自霾,道理與俗乖。 細功不敢言,遠韻方始諧。 萬物飽爲飽,萬人懷爲懷。 一聲苟失所,衆憾來相排。 所以元魯山,飢衰難與偕。
曉服雲英漱井華,寥然身若在煙霞。 藥銷日晏三匙飯,酒渴春深一椀茶。 每夜坐禪觀水月,有時行醉翫風花。 淨名事理人難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壯氣雖同德不同,項王何似王江東。 鄉歌寂寂荒丘月,漁艇年年古渡風。 難世斯人猶不達,此時吾道豈能通。 吟君十首山中作,方覺多端總是空。
巉巉危岫倚滄洲,聞說秦皇亦此遊。 霸主卷衣纔二世,老僧傳錫已千秋。 陰崖水賴松梢直,蘚壁苔侵畫像愁。 各是病來俱未了,莫將煩惱問湯休。
寶劒千金買,平生未許人。 懷君萬里別,持贈結交親。 孤松宜晚歲,衆木愛芳春。 已矣將何道,無令白首新。
麓山南面橘洲西,別搆新齋與竹齊。 野客已聞將鶴贈,江僧未說有詩題。 窗臨杳靄寒千嶂,枕遍潺湲月一溪。 可想乍移禪榻處,松陰冷濕壁新泥。
正同高士坐煙霞,思著閑忙又是嗟。 碧岫觀中人似鶴,紅塵路上事如麻。 石肥滯雨添蒼蘚,松老涵風落翠花。 莫道此間無我分,遺民長在惠持家。
下垣一宮名天市,兩扇垣牆二十二。 當門六角黑市樓,門左兩星是車肆。 兩箇宗正四宗人,宗星一䨥亦依次。 帛度兩星屠肆前,候星還在帝坐邊。 帝坐一星常光明,四箇微茫宦者星。 以次兩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 垣北九箇貫索星,索口橫者七公成。 天紀恰似七公形,數著分明多兩星。 紀北三星名女牀,此坐還依織女傍。 三元之象無相侵,二十八宿隨其陰。 水火土木幷與金,以次別有五行分。 (以上三首錄《通志》卷三九《天文略》第二)(按:〖1〗《崇文總目》輯本卷四《天文占書類》有「《丹元子步天歌》一卷,王希明撰」。 〖2〗《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云:「王希明《丹元步天歌》一卷。 」)(〖3〗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校正〈崇文總目〉十七條》云:「《丹元子步天歌》,此但記列星所在,並其象數,使人易識耳,非占說也。 」〖4〗鄭樵《通志·天文略》云:「隋有丹元子者,隱者之流也。 不知名氏,作《步天歌》,見者可以觀象焉。 王希明纂漢晉志以釋之,《唐書》誤以爲王希明也。 ……此本只傳靈臺,不傳人間,術家秘之,名曰《鬼料竅》。 世有數本,不勝其訛,今則取之,仰觀以從稽定。 」〖5〗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袁本〗卷三上錄《步天歌》一卷:「右未詳撰人。 二十八宿地歌也。 三垣頌、五星凌犯賦於後。 或云唐王希明,自號丹元子。 」〖6〗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九《天道》云:「《步天歌》,《唐志》謂王希明丹元子。 今本司天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喬令來注。 二十八宿歌、三垣頌,五行吟,總爲一卷。 」次引鄭樵之說,末謂「然則王希明丹元子蓋二人也」。 〖7〗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云:「《丹元子步天歌》,不著撰人姓名。 相傳以爲唐王希明所撰。 鄭樵獨非之。 以爲丹元子隋之隱者,與希明各是一人。 然歌詞淺陋,不似隋人文字,《隋書·經籍志》亦無此書,其非隋人明矣。 古天文家未有以太微、天市配紫宮爲三垣者。 《太史公書》,太微屬南宮,天市屬東宮。 《晉》、《隋》二志,則分中外宮與二十八宿爲三列、而太微、天市雜敍於中宮之次。 使丹元子果隋人,則唐初李淳風修《隋志》,何不一述三垣之說乎? 漁仲好異而無識,欲取俚鄙之歌,駕乎前志之上,所謂棄周鼎而寶康瓠者也。 」〖8〗沈曾植《海日樓札叢》卷三云:「世或謂《丹元子步天歌》是隋時人作,鄭漁仲《天文略》亦謂丹元子隋人撰歌,王希明唐人撰釋。 然《通志》天文書目:《丹元子步天歌》一卷,注云:『唐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 』固無丹元子隋人之說也。 《唐志》五行類,王希明《太一金鏡式經》十卷,注『開元中詔撰』則希明乃術數學家,非天文專家。 」〖9〗羅振玉《雪堂校刊羣書敍錄》卷下云:「鄭氏《通志·天文略》謂撰《步天歌》之丹元子乃隋人,於前藉無徵,恐未可信。 」)。
真乘無門兮佛佛道同,面壁有句兮祖祖心空。 靜居方外,智入環中。 借功明寂默,借伴入樊籠。 十方周匝,三世混融。 剎剎塵塵齊說法,見聞互換自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