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三老不須催,且據胡牀未擬回。 白晝驚人星滿地,日光碎處萬波來。
无
其他无
〔宋朝〕 楊萬里
長年三老不須催,且據胡牀未擬回。 白晝驚人星滿地,日光碎處萬波來。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行役留三楚,思歸又一春。 自疑冠下髮,聊此鏡中人。 機息知名誤,形衰恨道貧。 空將舊泉石,長與夢相親。
貧居常寂寞,況復是秋天。 黃葉如霜後,清風似水邊。 中宵疑有雁,當夕暫無蟬。 就枕終難寐,殘燈滅又然。
御林聞有早鶯聲,玉檻春香九陌晴。 寒著霽雲歸紫閣,暖浮佳氣動芳城。 宮池日到冰初解,輦路風吹草欲生。 鴛侶此時皆賦詠,商山雪在思尤清。
渥洼奇骨本難求,況是豪家重紫騮。 臕大宜懸銀壓胯,力渾欺著玉銜頭。 生獰弄影風隨步,踥蹀衝塵汗滿溝。 若遇丈夫能控馭,任從騎取覓封侯。
飲餞憑何地,依巖闢此亭。 玉江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 樽來是離酌,皆爲送歸情。 (見石刻拓片。 亦見《金石苑》。 )(望按:此詩與《石亭記千秋亭記》合刻一石,記在前,係開元十八年前飛鳥縣主簿趙演撰文,詩居後,題曰「《千秋亭詠》並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銅瞐縣詩博陵崔文邕」,詩後有「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當是刻詩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縣,友人寧鄉程千帆〖會昌〗以所藏拓片見贈,其末並有近人張巽中跋文一段,畧謂「此碑出吾蜀中江縣{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學來川,曾拓數十紙驗歸,祕而不宣。 康長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細玩字裏行間,於晉魏六朝之外,獨具婀娜風致,宜爲道州、南海所寶也」云云。 今細讀斯記,祇稱「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詩詩題,則明標「千秋」,以是頗疑崔氏始構此亭。 原稱「石亭」,其後乃更名其後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則文題作《石亭記千秋亭記》,其「千秋亭記」四字系開元十九年崔氏刻詩時所後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題之理耶。 又此詩亦見劉喜海《金石苑》,惟「玉江」爲異。 劉氏曰:「詩內玉誤王,記誤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當以拓片爲準。 )。
飛空却回顧,謝此含春王。 (《清異錄》四)。
應接年光老漸慵,猶能一飲百分空。 半霑蝶粉簾櫳雨,遠送鶯聲巷陌風。 千縷麴塵楊柳綠,萬枝猩血海棠紅。 從來造物陶甄手,却在閑人詩句中。
我昔下三峽,百丈堆兩車。 初發公安城,已過長風沙。 早知世路惡,恨不常浮家。 至今清夜夢,雙櫓聞謳啞。
相送不忍別,更行一程路。 情知不可留,猶勝輕別去。 二陳拱連璧,僊李瑚璉具。 周子雋拔俗,鄭子秀風度。 嗟我與五君,曩如栖鳥聚。 偶投一林宿,飄搖共風雨。 明發各飛散,後會渺何處。 栖鳥固無情,我輩豈漫與。 班荆一炊頃,聽此昆弟語。 把酒不能觴,有淚若兒女。 脩程各著鞭,慷慨中夜舞。 功名在公等,臞儒老農圃。
草生棄地沒牛深,豈是膏腴畝一金。 野老雙蓬俱半脫,尚憑蝸角起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