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跋袁起巖所藏後湖帖并遺像一軸詩中語皆檃括帖中語也

〔宋朝〕 楊萬里

先生向來落異縣,故人十載不相聞。 歸來不但荒三逕,點檢松菊無一存。 裹輪加璧豈不好,朝廷禮數優遺老。 紅旗黄紙久罷休,青山白雲苦死留,咫尺西岡歸未得。 只待桃花水生半篙碧,便拏短艇歸結茅,共尋赤松與黄石。 風煙之表非人間,別有天地寬且閑。 周山賣却不要錢,袁家送酒一破顔。 猶嫌孤斟太落莫,更覓高人共杯杓。 銀鈎四紙墨尚鮮,妙處難與俗人言。 忽逢先生自天降,手扶太一青藜杖。 仙容可望不可親,飄然飛去青霞上。 白蘋滿棹何時歸,秋著蘆花知不知。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雙鷰

    旅食驚雙鷰,銜泥入此堂。 應同避燥濕,且復過炎涼。 養子風塵際,來時道路長。 今秋天地在,吾亦離殊方。

    杜甫 唐宋诗
  • 送荀道士歸廬山

    先生歸有處,欲別笑無言。 綠水到山口,青林連洞門。 月明尋石路,雲霽望花源。 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李端 唐宋诗
  • 思君恩

    紫禁香如霧,青天月似霜。 雲韶何處奏,祗是在朝陽。

    張仲素 唐宋诗
  • 江行無題一百首 二十四

    帆翅初張處,雲鵬怒翼同。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來風。

    錢珝 唐宋诗
  • 送喻鳧及第歸陽羨

    姓字載科名,無過子最榮。 宗中初及第,江上覲難兄。 月向波濤沒,茶連洞壑生。 石橋高思在,且爲看東坑。

    無可 唐宋诗
  • 邊上作三首 一

    山無綠兮水無清,風既毒兮沙亦腥。 胡兒走馬疾飛鳥,聯翩射落雲中聲。

    貫休 唐宋诗
  • 十二

    耶孃行不正,不事任依從。 (「不事」,伯三七一六、斯三三九三卷作「萬事」。 )打駡但知默,(「默」,伯二八四二卷作「恩」。 )無應即是能。

    王梵志 唐宋诗
  • 句 三

    偶題嵓石雲生筆,閑遶庭松露濕衣。 (《僧舍》)。

    楊徽之 唐宋诗
  • 詩(幷序) 十七

    傍看數箇大憨癡,造宅舍擬作萬年期。 人人百歲乃有一,縱令長命七十稀。 少少撩亂死。 □□□□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暫時。 中途少少遼亂死,亦有初生嬰孩兒。 無問男夫及女婦,不得驚忙審三思。 年年相續罪根重,月月增長肉身肥。 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獨養神猪兒。 不能透圈四方走,還須圈裏待死時。 自造惡業還自受,如今痛苦還自知。 (以上十八首均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一。 張氏所據本爲斯七七八、斯五七九六、斯五四七四、斯一三九九卷,幷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王梵志詩集》參校。 )(按:本卷所錄王梵志詩,皆據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另曾參校《大正藏》本及《敦煌掇瑣》。 錄詩的原則是,儘可能地保持王詩的原貌。 凡原文可通者,儘可能保持原文。 原文顯誤,張氏所改爲無可移易者,即予改正。 原文雖誤,張氏所作改動尚難成定論者,則仍保留原文,而以張說附收其下。 各本有異文者,擇其善者爲正文,異文注出「一作某」。 張錫厚爲王梵志詩的校錄、寫定作了十分可貴的努力,本卷充分利用了他的成果,筆者只在少數詩章的分篇及文字的定奪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應該在這裏說明的。 )。

    王梵志 唐宋诗
  •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 寒釭

    向夕燈稍進,空堂彌寂寞。 光寒對愁人,時復一花落。 但恐明見累,何愁暗難托。 戀君秋夜永,無使蘭膏薄。

    劉長卿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