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同年楊謹仲示薌林諸帖皆以老杜相期惟童敏德謂不合學東坡殆非知詩者輒用此意成惡語一篇爲誕辰壽祝頌之意見于末章

〔宋朝〕 周必大

過江人物向汪曾,一世龍門未易登。 常恐斯文無砥柱,獨推佳句有師承。 波瀾正使來西蜀,廉陛何妨逼少陵。 天遣百年如衛武,會賡懿戒頌中興。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東湖臨泛餞王司馬

    南土秋雖半,東湖草未黃。 聊乘風日好,來汎芰荷香。 蘭棹無勞速,菱歌不厭長。 忽懷京洛去,難與共清光。

    張九齡 唐宋诗
  • 茶中雜詠 茶竈

    南山茶事動,竈起巖根傍。 水煮石髪氣,薪然杉脂香。 青瓊蒸後凝,綠髓炊來光。 如何重辛苦,一一輸膏粱。

    皮日休 唐宋诗
  • 七言 二十九

    日影元中合自然,奔雷走電入中原。 長驅赤馬居東殿,大啓朱門泛碧泉。 怒拔昆吾歌聖化,喜陪孤月賀新年。 方知此是生生物,得在仁人始受傳。

    呂巖 唐宋诗
  • 訪邱員外丹(題擬)

    五月五日日亭午,獨自騎驢入山隝。 來到君家不見君,下驢倚杖叩君戶。 驚起山童開山扉,黃犬摇尾銜人衣。 試問先生住何處,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歸。 引我池中看釣磯,池中數箇白鷗兒,見人慣後癡不飛。 待君歸來君未歸,卻復騎驢下翠微。 (見仁和張大昌輯《臨平記補遺》卷四。 )(《全唐詩續補遺》卷六據《咸淳臨安志》卷九五《紀遺》收此詩,題作《謁丘真人不遇》,今刪彼存此,錄其異文如次:「亭午」作「卓午」,「入山」作「上山」,「歸來」作「君歸」。 )(〖1〗《臨平記補遺》:「曲園先生曰:『沈〖沈謙〗記於唐人贈邱丹詩悉錄之,而失錄此詩。 按此詩見宋陳郁《藏一話腴》,云「邱本唐人,棄官學道於此,顧況訪之」云云。 有詩無題。 姑據《話腴》題爲《訪邱員外丹》,未知原題云何也。 』」)。

    顧况 唐宋诗
  • 書懷示友十首 其一

    俗子令我病,紛然來座隅。 賢士費懷思,不受折簡呼。 城東陳孟公,久闊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與君俱。 不難十里勤,畏借東家驢。 似聞有老眼,能作薦鶚書。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掃除。

    陳與義 唐宋诗
  • 道中

    雨子收還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滿林花。 破水雙鷗影,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隨處著人家。

    陳與義 唐宋诗
  • 耕圖二十一首 浸種

    谿頭夜雨足,門外春水生。 筠籃浸淺碧,嘉穀抽新萌。 西疇將有事,耒耜隨晨興。 隻雞祭句芒,再拜祈秋成。

    樓璹 唐宋诗
  • 雲門一曲臘月二十五,瑞雪飄空積滿江山塢。 峻嶺寒梅花正吐。 手把須彌槌,笑打虛空鼓。 驚起憍梵鉢提,冷汗透身如雨。

    釋景暈 唐宋诗
  • 韓幹畫馬闕四足龍眠搨而全之

    吾聞兩臂天下重,馬失四蹄將底用。 平生想似萬里遊,對此惟心惻然動。 得非曾落駑駘羣,踠脫泥塗良已勤。 又疑逸氣厭拘係,絕蹯徑欲超浮雲。 諦觀事乃不爾劇,破練丹青老無色。 軒昂自有尊足存,顧眄一株陰山碧。 韓生筆法妙此圖,龍眠搨出了不殊。 斷鼇自昔徒聞說,續鳬雖工計已疏。 何如染作滄江遠明滅,要看追風蹴微雲。

    劉子翬 唐宋诗
  • 秋雨書感二首 其一

    新舂赤米摘青蔬,一飽從來不願餘。 門外久無溫卷客,架中寧有熱官書。 濁醪未廢時時啜,短髮猶須日日梳。 自笑少年風味在,滿川烟雨正愁予。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