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梅開次韻答葉教授二首 其二

〔宋朝〕 項安世

春風一點暗驚梅,便有千花動地開。 却似德人方寸事,等間流向筆端來。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杜甫引俚語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不詳 唐宋诗
  • 菩薩蠻 五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韋莊 唐宋诗
  • 北邙篇([一]伯二六七三斯二○四九伯二五四四)

    南橋昏曉人萬萬[二],北邙新故塚千千。 自爲驕奢彼都邑,何圖零落此山顛。 (「爲」,蔣、項皆云通「謂」字。 )不知虛魄尋[三]歸路,但見殭屍委墓田。 青松樂飲無容色,白骨生台(苔)[四]有歲年。 地久□松摧爲薪,(項云闕字應是「青」字。 )天長[五]白骨化爲塵。 碧山明月徒自曉,黃居闇室不知晨。 (「黃居」,蔣云當作「黃泉」。 )漢家城廓(郭)[六]帝王州[七],晉國衣棺(冠)車馬流。 金國(谷)清(青)春珠騎(綺)舞,同(銅)堦碧樹玉人遊,雲起清盈驕畫閣,水堂明逈弄仙舟。 始憶斷歌催一代,(「斷歌」,項云當作「短歌」。 )娥(俄)悲長夜歷千秋。 秋楓至兮冬雪明,春兩息兮夏雲生。 墨池沙枯通草萬(蔓)[八],粧樓凡(瓦)[九]盡向林傾。 古篋重書宜筆跡,崩(路)[一○]臺鶴胃若弦聲。 (「篋」,項云當作「{𥫗/巫/八}」,同「策」,謂簡書。 「重書」,項云當作「蟲書」。 「宜」,項云當作「疑」,與「若」「同義對舉」。 )不信草經延墓(暮)[一一]齒,(「草經」,項疑當作「丹」,「丹經」與「青史」爲對。 )惟求清(青)史列虛銘(名)。 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斯(思)相望蓬萊島,玉顏暉暉並是春,人髪青青未嘗老。 星簾捲兮月牎開,鏡花搖兮山樹逈。 (「迥」,蔣、項皆云當作「迴」。 )仙衣窈窕風吹去,雨蓋飛(霏)[一二]微舞遶來。 (「雨蓋」,蔣項皆云當作「羽蓋」。 )與君攜手三山頂,如何冥寞久泉臺。 (「如何」,項云當乙作「何如」。 「久」,項云當作「九」,「九泉」與「三山」爲對。 )([一]敦煌所出凡三寫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丙卷書法極惡劣。 [二]乙丙兩卷並作「暮暮」。 [三]「尋」乙丙兩卷並作「若」。 [四]王云:「『台』應作『苔』,杜甫詩:古人白骨生青苔。 」[五]「白骨」至「天長」十六字,乙丙兩卷並缺。 [六]郭及下「冠」字並依王仲聞先生校。 [七]「州」乙丙兩卷並作「世」。 [八][九][一一][一二]並依劉校。 [一○]「崩」乙丙兩卷並作「路」。 劉云:「當作『露』。 」)。

    劉希移 唐宋诗
  • 次韵石用之易安齋

    塵纓脱得片時閒,未見彌天釋道安。 薜荔半崖雙屐齒,滄浪何日一綸竿。 地能容膝皆堪處,心對回光未易看。 試問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歡。

    張嵲 唐宋诗
  • 過三沱

    舟從三峽過三沱,柳岸人家轉盼過。 莫惜慇懃問舟子,江邊好處亦無多。

    王十朋 唐宋诗
  • 誌公院在劍門東五里院東石壁間有若僧負杖者杖端髣髴有刀尺拂子之狀

    江東爭奪纏妖祲,哀哉斯民亂方甚。 錦幪老人蓋古佛,現身爲作大慈蔭。 蕭翁八十尚兒癡,旛蓋鍾螺閙中禁。 當時此老黙笑渠,大法棟梁身獨任。 杖頭示人三轉語,開口喪身如飲鴆。 紛紛放弑但可憐,何曾爲汝陳符讖。

    陸游 唐宋诗
  • 劉都翰送伊川山谷二像

    十年道學誠明處,四海詩篇雅頌餘。 元祐向來基宥密,涪江相逐伴樵漁。 坐中蒼白誰安立,身後丹青獨久如。 再拜兩公何所見,衣巾端肯過吾廬。

    項安世 唐宋诗
  • 釋奠齋居

    理事未逾月,簿書終日親。 簡編不及顧,几閣積埃塵。 今辰屬齋居,煩跼一舒伸。 瞻眺庭宇肅,仰首但秋旻。 茂樹禽轉幽,忽如西澗濱。 聊參物外趣,豈與俗子羣。

    朱熹 唐宋诗
  • 表兄陳安行遷右司仲兄遷大理丞余遷太府丞寄詩爲賀次韵 其一

    東塾談經歲月輕,外家生長復何營。 王生此舅若無有,楊惲一書安得成。 首寄新詩欽厚意,却思往事念平生。 當時更荷外祖母,幼惠尤憐盛氏甥。

    樓鑰 唐宋诗
  • 日者張一麟求詩謾與二絕句 其一

    惶恐離頭住過秋,秋風吹白幾分頭。 倚樓看鏡嫌多事,况問陰陽家者流。

    趙蕃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