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塢深深處,檀欒遶舍青。 暑風成慘淡,寒月助清泠。 客去空塵榻,詩來拓采櫺。 此君同一笑,午夢頓能醒。
无
其他无
〔宋朝〕 朱熹
竹塢深深處,檀欒遶舍青。 暑風成慘淡,寒月助清泠。 客去空塵榻,詩來拓采櫺。 此君同一笑,午夢頓能醒。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淮陽臥理有清風,臘月榴花帶雪紅。 閉閣寂寥常對此,江湖心在數枝中。
請以端谿潤,酬君水玉明。 方圓雖異器,功用信俱呈。 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 巾箱各珍重,所貴在交情。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松杉滿寺廊,欄杆倚高岡。 郡郭曉雲漠,禪齋春草長。 澗青連竹色,山靜帶茶香。 更有名僧在,茅菴住上方。 (見《淳熙三山志》卷三八。 )。
蟬聲未斷已蛩鳴,徂歲崢嶸得我驚。 八十光陰猶幾許,勉思忠敬盡餘生。
萬里氈車入鳳城,豈知遽已迫斜曛。 似聞後院思遺愛,掩泪人人說小君。
我割僅鉛刀,公銛比孟勞。 莫酬談絕倒,難和句揮毫。 既誤前驅遠,不妨乘興高。 悠然風月底,脫略異官曹。
當年下澤驅羸馬,今見犀兵擁碧油。 位望愈隆心愈靜,每來臨水翫游鯈。
六軍難解驛門圍,此日回頭事事非。 千炬摇紅成底用,腥魂夜逐月明歸。
灑落胸襟不受塵,水沈爲骨玉爲神。 直疑天上渾無雪,不許人閒別有春。 驅遣山蜂離境界,招呼野鶴作比鄰。 分明清入仙臞格,人似孤山始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