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半熟山頭果,紅白爭開屋角花。 柴戶不關春睡足,太平多在野人家。
无
其他无
〔宋朝〕 徐逸
酸甜半熟山頭果,紅白爭開屋角花。 柴戶不關春睡足,太平多在野人家。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白雲縣北千山口,青歲欲開殘雪後。 前驅錦帶魚皮鞮,側佩金璋虎頭綬。 南鄭侯家醉落暉,東關陌上著鞭歸。 愁看野馬隨官騎,笑取秦人帶客旗。 使者下車憂疾苦,豪吏銷聲出公府。 萬里歌鐘相慶時,巴童聲節渝兒舞。
夕陽歸路後,霜野物聲乾。 集鳥翻漁艇,殘虹拂馬鞍。 劉楨元抱病,虞寄數辭官。 白袷經年卷,西來及早寒。
吳楚半秋色,渡江逢葦花。 雲侵帆影盡,風逼雁行斜。 返照開嵐翠,寒潮蕩浦沙。 余將何所往,海嶠擬營家。
玉皇有詔登仙職,龍吐雲兮鳳著力。 眼前驀地見樓臺,異草奇花不可識。 我向大羅觀世界,世界即如指掌大。 當時不爲上昇忙,一時提向瀛洲賣。
高松多悲風,蕭蕭清且哀。 南山接幽壠,幽壠空崔嵬。 白日徒昭昭,不照長夜臺。 雖知生者樂,魂魄安能迴。 況復念所親,慟哭心肝摧。 慟哭更何言,哀哉復哀哉。
四周寒暑鎮湖關,三臥漳濱帶病顏。 報國雖當存死節,解龜終得遂生還。 容華漸改心徒壯,志氣無成鬢早斑。 從此使歸林藪去,更將餘奉買南山。 (見海寧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二第十七條。 同治《增修宜興縣壹》卷十《藝文志》亦載之。 )(又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九九《善權洞部》。 )(〖1〗《拜經樓詩話》卷二:「唐李蠙詩世不多見。 宜興善卷二毅題石壁一首曰〖詩畧〗。 蓋蠙太和時嘗見白龍於此,其詩尚有元和遺音。 蠙本名虬,將赴舉,夢名上添一畫成虱字,及寤,曰:『虱者,蠙也。 』乃更名,果登第。 皆可補《全唐紀事》之遺。 」望按:《全唐文》卷七八八收李蠙《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文》一篇,畧謂「寺在縣南五十里離墨山,是齊時建立。 ……寺內有洞府三所。 號爲乾洞者,石室通明處可坐五百餘人,稍暗處,執炬驗入,不知深淺。 ……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潺湲宛轉,湍瀨實繁,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內水泉無底,大旱不竭。 洞門對齋堂廚庫,似非人境。 洞內常有雲氣昇騰,云是龍神所居之處。 臣大和中在此習業。 ……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 ……今請自出俸錢依元買收贖,訪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卻造成善權寺。 ……」誠如此文所云,大和中李蠙曾於此習業,三十年後始出俸錢收贖,推其時當在壹宗咸通中。 然則題此詩於寺壁,要亦咸通間事矣。 )。
來往城南十八年,賴家橋上潏河邊。 村醪香美脫衣典,幾度落花相對眠。 (《類編長安志》卷九。 )。
紫巖高兮,上摩穹窿。 雨露潤澤,風雲會同。 表宋宗臣,禮泰智崇。 皇以昭之,簡在帝衷。
弱歲承蘋藻,慈和內政惇。 辛勤立門戶,壽考見曾孫。 寵秩官封貴,徽音琬琰存。 新阡卜何許,當可萬家屯。
洗硯開書几,拈毫喜子巢。 不爲微物撓,自向小欄敲。 已逐游絲末,還緣翠葉梢。 因知生理大,不必在重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