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題善權寺石壁

〔唐朝〕 李蠙

四周寒暑鎮湖關,三臥漳濱帶病顏。 報國雖當存死節,解龜終得遂生還。 容華漸改心徒壯,志氣無成鬢早斑。 從此使歸林藪去,更將餘奉買南山。 (見海寧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二第十七條。 同治《增修宜興縣壹》卷十《藝文志》亦載之。 )(又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九九《善權洞部》。 )(〖1〗《拜經樓詩話》卷二:「唐李蠙詩世不多見。 宜興善卷二毅題石壁一首曰〖詩畧〗。 蓋蠙太和時嘗見白龍於此,其詩尚有元和遺音。 蠙本名虬,將赴舉,夢名上添一畫成虱字,及寤,曰:『虱者,蠙也。 』乃更名,果登第。 皆可補《全唐紀事》之遺。 」望按:《全唐文》卷七八八收李蠙《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文》一篇,畧謂「寺在縣南五十里離墨山,是齊時建立。 ……寺內有洞府三所。 號爲乾洞者,石室通明處可坐五百餘人,稍暗處,執炬驗入,不知深淺。 ……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潺湲宛轉,湍瀨實繁,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內水泉無底,大旱不竭。 洞門對齋堂廚庫,似非人境。 洞內常有雲氣昇騰,云是龍神所居之處。 臣大和中在此習業。 ……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 ……今請自出俸錢依元買收贖,訪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卻造成善權寺。 ……」誠如此文所云,大和中李蠙曾於此習業,三十年後始出俸錢收贖,推其時當在壹宗咸通中。 然則題此詩於寺壁,要亦咸通間事矣。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和呂舍人喜張員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韻

    割愛天文動,敦和國步安。 仙姿歸舊好,戎意結新歡。 並命瞻鵷鷺,同心揖蕙蘭。 玉簫臨祖帳,金牓引征鞍。 廣陌雙旌去,平沙萬里看。 海雲侵鬢起,邊月向眉殘。 突兀陰山迥,蒼茫朔野寬。 毳廬同甲帳,韋橐比琱盤。 義著親胡俗,儀全識漢官。 地鄰冰鼠淨,天映燭龍寒。 節異蘇卿執,弦殊蔡女彈。 磧分黃渺渺,塞極黑漫漫。 歡味羶腥列,徴聲佅僸攢。 歸期先鴈候,登路劇鵬搏。 上客離心遠,西宮草詔殫。 麗詞傳錦綺,珍價掩琅玕。 百兩開戎壘,千蹄入御欄。 瑞光麟閣上,喜氣鳳城端。 尚德曾辭劒,柔凶本舞干。 茫茫斗星北,威服古來難。

    楊巨源 唐宋诗
  • 友封體

    雨送浮涼夏簟清,小樓腰褥怕單輕。 微風暗度香囊轉,朧月斜穿隔子明。 樺燭燄高黃耳吠,柳堤風靜紫騮聲。 頻頻聞動中門鎖,桃葉知嗔未敢迎。

    元稹 唐宋诗
  • 早春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蘇州劉郎中

    雪夜閑遊多秉燭,花時蹔出亦提壺。 別來少遇新詩敵,老去難逢舊飲徒。 大振威名降北虜,勤行惠化活東吳。 不知歌酒騰騰興,得似河南醉尹無。

    白居易 唐宋诗
  • 題禪僧院

    棲禪枝畔數花新,飛作琉璃池上塵。 谷鳥自啼猨自呌,不能愁得定中人。

    施肩吾 唐宋诗
  • 訪曲江胡處士

    何況歸山後,而今已似仙。 卜居天苑畔,閑步禁樓前。 落日明沙岸,微風上紙鳶。 靜還林石下,坐讀養生篇。

    劉得仁 唐宋诗
  •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王維 唐宋诗
  • 陳叔易學士母阮氏挽詞 其二

    去年披霧識儒先,欲拜萱堂未敢前。 盧壺要傳紗縵業,王裒忽廢蓼莪篇。 秀眉隔夢黄壚裏,落日驅風丹旐邊。 佛子歸真定何處,空令苦淚漲黄泉。

    陳與義 唐宋诗
  • 頌古 其一○○

    綿州附子漢州薑,最好沉黎出麝香。 魯子師僧才一嗅,鼻頭裂破眼睛黄。

    釋道顔 唐宋诗
  • 山居雜詩九十首 其五

    吾年今七十,非杖或能行。 食罷散步武,欲與跛鼈爭。 皮裏氣不充,骨中髓不生。 安能勉筋力,笑傲雲霞輕。

    曹勛 唐宋诗
  • 賜劉能真三首 其二

    太白巃嵷東南馳,衆嶺環合青分披。 烟雲厚薄皆可愛,木石疎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無不得處所,與茲魚鳥皆熙熙。

    宋高宗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