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中望青山,防有移文阻。 誦君清樾篇,頓忘三伏暑。 想見松風底,樹羽仍設虡。 山靈莫逆友,獻豈煩縞紵。 招隠未容反,陳迹渠能序。 詩翁麋鹿姿,窮不問唐舉。 歸誅故山茅,吳鴈馮寄語。 君寧山中人,居州定王所。
无
其他无
〔宋朝〕 陳造
塵中望青山,防有移文阻。 誦君清樾篇,頓忘三伏暑。 想見松風底,樹羽仍設虡。 山靈莫逆友,獻豈煩縞紵。 招隠未容反,陳迹渠能序。 詩翁麋鹿姿,窮不問唐舉。 歸誅故山茅,吳鴈馮寄語。 君寧山中人,居州定王所。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年華藹芳隰,春溜滿新池。 促賞依三友,延歡寄一巵。 鳥聲隨管變,花影逐風移。 行樂方無極,淹留惜晚曦。
躡屐扣柴關,因成盡日閑。 獨聽黃鳥語,深似白雲間。 萍沼寬於井,莎城綠當山。 前期招我作,此景得吟還。
繫纜石城下,恣吟懷暫開。 江人橈艇子,將謂莫愁來。
明月飛出海,黃河流上天。 芙蓉初出水,桃李忽無言。 夜夜月爲青塚鏡,年年雪作黑山花。
馬融方直校,閱檢復持鉛。 素業高風繼,青春壯思全。 論文多在夜,宿寺不虛年。 自署區中職,同荒郭外田。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煮玉矜新法,留符識舊仙。 涵苔溪溜淺,搖浪竹橋懸。 複洞潛棲燕,疏楊半翳蟬。 詠歌雖有和,雲錦獨成妍。 應以馮唐老,相譏示此篇。 (見江標影宋書棚本《李端詩集》卷三)(按:《全唐詩》卷二八六以此詩爲李端詩,題作「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實誤。 檢影宋書棚本此詩附於李端《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後,題作「酬前」,下署「駕部員外郎苗發」,殆爲苗發酬答李端見寄之作而附入李端集者。 後代輾轉刻印,誤將苗發職銜與詩題相連,遂誤成端詩。 類似情況,在唐人原集中甚常見,如竇叔向詩誤歸已經繼之類,岑仲勉、李嘉言二先生已指出。 苗發與張芬詩誤歸李端,亦屬同類型錯誤。 )。
天寒歲暮兩無聊,訪戴那辭千里遥。 直上洞天三十六,馬蹄迤邐步瓊瑶。
春餘暑氣已駸駸,喚取胡床坐柳陰。 風裏禽聲來木杪,日斜樹影倒溪心。 不知昨夜雨多少,幻出數峰雲淺深。 老子此間殊不惡,爲收佳趣入微吟。
炎暑不可觸,相逢正此時。 初無一日雅,肯誦十年詩。 語際傾心劇,忙中識面遲。 幽貞可潛伏,君智固如龜。
從昔傳家學,當今良史才。 聲名冠西蜀,風節象東臺。 朝蹟收何速,歸心挽不回。 一麾從此去,萬里可能來。
平居說江湖,似若苦饑渴。 及今落吾手,謂可娛朝夕。 胡爲連日行,迺復形歎息。 使風不終朝,阻風有併日。 欲行波濤恐,欲住餓餒迫。 吾舟僅如芥,吾命真若髮。 吾罪不足云,吾家復何說。 不唯風浩蕩,更直雨騷屑。 鷄啼三家幽,鳥度萬里闊。 遥聞君山青,舊詠高樓月。 何當俱醉倒,夢去山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