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酬李端得山中道友書見寄之作(題擬)

〔唐朝〕 苗發

馬融方直校,閱檢復持鉛。 素業高風繼,青春壯思全。 論文多在夜,宿寺不虛年。 自署區中職,同荒郭外田。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 煮玉矜新法,留符識舊仙。 涵苔溪溜淺,搖浪竹橋懸。 複洞潛棲燕,疏楊半翳蟬。 詠歌雖有和,雲錦獨成妍。 應以馮唐老,相譏示此篇。 (見江標影宋書棚本《李端詩集》卷三)(按:《全唐詩》卷二八六以此詩爲李端詩,題作「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實誤。 檢影宋書棚本此詩附於李端《得山中道友書寄苗錢二員外》後,題作「酬前」,下署「駕部員外郎苗發」,殆爲苗發酬答李端見寄之作而附入李端集者。 後代輾轉刻印,誤將苗發職銜與詩題相連,遂誤成端詩。 類似情況,在唐人原集中甚常見,如竇叔向詩誤歸已經繼之類,岑仲勉、李嘉言二先生已指出。 苗發與張芬詩誤歸李端,亦屬同類型錯誤。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倢伃怨

    由來詠團扇,今與值秋風。 事逐時皆往,恩無日再中。 早鴻聞上苑,寒露下深宮。 顏色年年謝,相如賦豈工。

    皇甫冉 唐宋诗
  • 槐葉冷淘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 新麪來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 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 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 願隨金騕褭,走置錦屠蘇。 路遠思恐泥,興深終不渝。 獻芹則小小,薦藻明區區。 萬里露寒殿,開冰清玉壺。 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

    杜甫 唐宋诗
  • 送人南歸

    人言下江疾,君道下江遲。 五月江路惡,南風驚浪時。 應知近家喜,還有異鄉悲。 無奈孤舟夕,山歌聞竹枝。

    李益 唐宋诗
  •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早入八元數,嘗承三接恩。 飛鳴天上路,鎮壓海西門。 清望寰中許,高情物外存。 時來誠不讓,歸去每形言。 洛下思招隱,江干壓作藩。 按經修道具,依樣買山村。 開鑿隨人化,幽陰爲律暄。 遠移難得樹,立變舊荒園。 絕塞通潛徑,平泉占上原。 煙霞遙在想,簿領益爲繁。 丹禁虛東閤,蒼生望北轅。 徒令雙白鶴,五里自翩飜。

    劉禹錫 唐宋诗
  • 春郊遊眺寄孫處士二首 二

    今朝縱目翫芳菲,夾纈籠裙繡地衣。 滿袖滿頭兼手把,教人識是看花歸。

    薛濤 唐宋诗
  • 荅孫玄照

    鴛鴦相見不相隨,籠裏籠前整羽衣。 但得他時人放去,水中長作一雙飛。

    王仙仙 唐宋诗
  • 丁亥守當塗中夏有獻瑞麥者今日池中復得雙頭蓮因成小詩以記之

    嗟我百無能,此身仍老矣。 濫此把一麾,何以慰千里。 隴麥秀兩岐,池蓮綻雙蕊。 斯事雖偶然,亦爲邦人喜。

    吳芾 唐宋诗
  • 代陳季若上張帥 其六

    銅柱參天桂葉稠,公侯遺愛在南州。 繩橋竹屋連溪曲,大貝明珠盡海頭。

    林光朝 唐宋诗
  • 夜與兒子出門閑步

    家住黄花入麥村,閑將稚子出柴門。 草根螢墮久開闔,雲際月行時吐吞。 未分悲憂攻齒髮,已將生死付乾坤。 舊書半蠧猶堪讀,糲飯藜羮莫更論。

    陸游 唐宋诗
  • 奉和趙大本教授何處春深好二首 其一

    何處春深好,春深泮水家。 不妨頻折角,寧復誤隨車。 已見傾三峽,行看判五花。 日邊催覲速,芝檢紫泥斜。

    喻良能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