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猶役役,未得便尋真。 白日如無路,青山豈有人。 煙收遙岫小,雨過晚川新。 倚杖何凝望,中宵夢往頻。
无
其他无
〔唐朝〕 朱慶餘
浮生猶役役,未得便尋真。 白日如無路,青山豈有人。 煙收遙岫小,雨過晚川新。 倚杖何凝望,中宵夢往頻。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 今已暮,摘蓮花,今渠那必盡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疊。 葉翠本羞眉,花紅彊如頰。 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 不惜南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丰茸。 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更幾重。
肅肅清院,翛翛碧鮮。 已見心遠,何關地偏。 自公退食,升堂草玄。 紛紛已隔,雲心澹然。
古迹重聞一朗興,斸煙尋得寶階層。 只應雲鶴知前事,爲問齊梁舊住僧。 廢井荒池猶浸月,短松低栢欲遮燈。 淳于道士真高達,拋卻林泉便上昇。 (見《至元金陵新志》卷十一「衡陽寺」條引《慶元志》。 )(按:《慶元志》云:「寺舊有齊己、牟儒二上人《重開衡陽寺古迹詩刻》云〖詩略〗。 保大七年題。 」唐詩僧齊己卒於天福初,未活至保大年,今亦無證可定爲一人,姑分列。 《全唐詩》無牟儒詩。 )。
珠璣百斛何人付,公有詩筒來不住。 出塵秀句若霞摛,走筆豪篇逾響赴。 吟安一字不知老,朝作千篇猶未暮。 秋天鴻鵠翥浮雲,平地驊騮驅熟路。 分憂制節綿萬里,餘事文章兼七步。 千軍獨掃人共驚,八面俱來我何懼。 力扛九鼎更妥帖,胸蟠萬卷森差互。 千言未困見縱橫,一點不加無謬誤。 音諧律呂鳳凰鳴,勢薄雲天鵬鳥怒。 流傳應有賈客售,在處豈無神物護。 公詩光焰千丈錦,我詩粗窘一尺布。 公詩雄富百雉都,我詩窮陋三家聚。 行經北海恍自失,出見西施羞反顧。 殘膏祇欲借鄰光,餘潤有如蒙曉霧。 君侯雅志和薰風,聖主恩光深湛露。 事業終期白日懸,功名已見青雲附。 願公歸侍玉皇案,天香復與金童炷。 願公西取王母環,雲車直指瑶池騖。 要當都俞廟堂上,豈久淹留井參度。 顧我塵埃不足論,屈曲世間隨所寓。
紅白相嗣繁,色純香亦淺。 相對庭戶間,俗尚焉能免。
彩侍過丘林,星行忽一周。 春暉今已矣,涕淚不能收。
入峽長思出峽行,出來却憶峽中清。 一江碧水供詩硯,兩岸青山作硯屏。
十四年前楚水傍,碧油幢下拜輝光。 鮒魚躑躅遵行潦,龍馬騰凌出大荒。 珥筆南宮扶日月,橫戈北府控昇陽。 冷官只有酸寒分,又把藜燈照蘗黄。
推天以知命,自古豈不然。 桓魋及臧倉,嘗毀聖與賢。 後人何蹈之,其事實好還。 君居麻源谷,學禮如鄭玄。 聲名久已大,籍籍四海傳。 昨因丞相舉,便謂升雲烟。 朅來太學館,食貧向三年。 忽懷枌榆下,歸思獨綿綿。 得告許暫往,落莫求楚船。 捋髯滄江上,仰看饑飛鳶。 誰識鵷雛志,閒誦莊叟篇。 喜問里中兒,重到舊林泉。 洗蕩俗塵垢,焚烈跨馬韉。 不向世路去,徒取悉腸煎。 雞豚粗可養,禾黍亦足田。 不慙莎衣蟲,以葉自包纏。 及其飽滿時,曷異冠貂蟬。 君意我强寫,雖慕何由緣。
虛憍徒恃井陘歸,空壁爭趨漢鼓旗。 少不如人當自笑,况於心在力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