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黄薔薇

〔宋朝〕 許及之

佳色光浮額,微香露著衣。 枝條還更好,花品世間稀。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明堂樂章 雍和

    八牖晨披,五精朝奠。 霧凝璇篚,風清金縣。 神滌備全,明粢豐衍。 載[絜]彝俎,陳誠以薦。

    褚亮 唐宋诗
  • 贈內人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唯看宿燕窠。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張祜 唐宋诗
  • 題靈山寺

    樹涼清島寺,虛閣敞禪扉。 四面閑雲入,中流獨鳥歸。 湖平幽徑近,船泊夜燈微。 一宿秋風裏,煙波隔擣衣。

    張喬 唐宋诗
  • 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 六十九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間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迹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雲本無心水自清。 (見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綫裝鉛印本。 )(〖1〗張靖龍云:永明即延壽。 清釋際祥《淨慈寺志》〖《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壽禪師山居詩》,吳越僧延壽撰」等語。 卷十八明人李日華山居詩序中記載了永明山居詩的刻本來源,序後附錄佛國山人黃樹穀《集山居詩絕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壽禪師詩句。 」其詞句與懺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詩後附載和詩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嘗居南屏,賡和《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詩》,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詩》。 古春云:「永明壽禪師有詩六十九首,慶壽獨庵從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覺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見《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壽山居詩其二韻。 又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續編》載元代天台高僧無見先覩《和永明禪師〖山居詩〗韻》六十九首,步韻甚嚴。 從永明山居詩的內容來看,也屬智覺延壽所作無疑。 詳細考證參見拙作《延壽及其佚詩》,載《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續藏經》本宋釋文沖《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末附延壽著作總目,有《山居詩》一卷,當即指以上所錄諸詩。 此書所錄延壽所作詩尚有《詩讚》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吳越唱和詩》一卷、《光明會瑞應詩》一卷、《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雜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資歌》一卷。 )。

    延壽 唐宋诗
  • 雜詩

    朝因折楊柳,相見洛陽隅。 楚國無如妾,秦家自有夫。 對人傳玉腕,暎燭解羅襦。 人見東方騎,皆言夫壻殊。 持謝金吾子,煩君提玉壺。

    王維 唐宋诗
  • 頌古一百則 其四○

    絃筈相銜,網珠相對。 發百中而箭箭不虛,攝衆景而光光無礙。 得言句之總,持住遊戲之三昧。 妙其間也宛轉偏圓,必如是也縱橫自在。

    釋正覺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

    秋入眼角,春生鼻筒。 鉗鎚堅外,橐籥虛中。 世機抱甕之拙,道用斲輪之工。 蜂採華房兮蠟脾釀蜜,犀酣桂轂兮兔鼻流通。

    釋正覺 唐宋诗
  • 扇子詩 其三七

    蚤來晚去海波生,蠻觸封疆不足爭。 袖手更須饒一著,也知豎子要橫行。

    李石 唐宋诗
  • 句 其一

    笋槊秧斜入圖畫,令人魂夢到家山。

    陳天麟 唐宋诗
  • 初夏懷故山

    鏡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紅橋小艇過。 梅雨晴時插秧鼓,蘋風生處采菱歌。 沉迷簿領吟哦少,淹泊蠻荒感慨多。 誰謂吾廬六千里,眼中歴歴見漁蓑。

    陸游 唐宋诗